【原创】又爱又恨“祖孙情”

作者: 山西优博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6-06-28 07:13 被阅读91次

“祖孙情”是让孩子回味一生的甜蜜。虽然我的爷爷奶奶已离去多年,但是在其膝下玩耍的场景,甚至他们慈爱的表情仍会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儿时“被宠坏”的幸福感滋润着心田最深处,为人格的塑造、性情的培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我思念爷爷奶奶,怀念当初美好的时光。每每看到女儿和她爷爷开心地玩耍,我都仿佛看到当初我和爷爷的影子。被宠的感觉真好……

可是,作为父亲的我,害怕女儿深陷这种“美好”之中。这不是不通情理,而是希望她能过的更好。


愁死我了

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孩子,我们在孩子一岁的时候搬来和父母同住。在共享生活快乐的同时,也时常摩擦出小小的火花。生活习惯方面不同固然是一个因素,但主要的焦点是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必须承认,爷爷奶奶在照顾和教育孩子方面的牺牲是很大的。如果没有辛勤的付出,绝对不会对孩子的教育和生活问题如此关注和用心。孙女就好像他们辛勤培育的花朵,她的每一点进步和成长都折射着爷爷奶奶的汗水。

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我认为如果不处理好“祖孙情”这种特殊的关系,真的会影响对孩子正常的教育培养。尤其突出影响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的人格完善。以下举几个例子,干扰指数可见一斑:


1

一个周六晚上,时间已快接近十点,平时九点就要上床的女儿也不知道哪来的精神,就是不睡觉。我和妻子尝试着各种方法,希望让她主动配合。一方面给她讲述着“长高仙子”的故事——只有九点上床,“长高仙子”才会让小朋友长个子;一方面让她知道如果不休息,会耽误第二天的玩耍。

通常情况下,还算懂道理的女儿会心甘情愿地予以配合,或者提出一个无伤大雅、可以接受的拖延条件,比如“再玩五分钟”等等。可是,正当她大脑中努力地分析比较,马上做出正确决定的时候,奶奶爷爷的一句“反正是礼拜六,晚睡一会儿也没啥。”将我们夫妻俩的努力完全击败。

在爷爷奶奶的庇佑下,这个小家伙那天十一点半才上床。真是尽兴极了。同样尽兴的还有爷爷奶奶。

2

同样是一个快睡觉的时间,女儿可能是很困了,主动说要睡觉,边说边向卧室走去。我对她说:“宝贝儿,好像忘记了一件事,待会儿玩具王国要来的哟。”(“玩具王国”是来收玩具的,如果被“玩具王国”的人收走了,就一个星期也见不到玩具了)

她一听,立刻向那堆成小山的玩具堆走来,虽然表情显示她并不乐意,但还是准备干活。可是,让我意外的是,她的爷爷这时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今天太晚了,爷爷帮你收拾吧,你睡觉吧。下次自己收拾啊。”女儿一听,立刻穿好即将脱下的鞋,“谢谢爷爷。”继而高高兴兴睡觉去了。

3

一次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做户外活动,刚好那天“爷爷奶奶”在家。老两口出去买菜,发现了孙女。“奶奶”没有错失这个天赐良机,走到孩子跟前打起招呼。结果很容易想到,孩子开始吵闹着回家,哭着度过了在幼儿园的余下时间。

紧接着老师发了一条很长的信息给我,说是家长不应该如此干扰孩子正常的活动,会对孩子产生很严重的影响。我将信息转发给了母亲,并又一次强调这样做的坏处。

可是老两口将我的劝告当做了刻意的人身攻击,和我说他们只是想看看孩子,都是好心,情况没那么严重等等等等。倒是把我说的瞠目结舌,我成了不懂人情世故的白眼狼。


让父母心烦的事

我和妻子一直希望能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游戏完后将玩具收拾干净只是其中的一些细则。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口头灌输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持续的培养过程。可就是这最为重要的培养过程,经常被爷爷奶奶的干预搞得前功尽弃。

图片来自网络

最让我和妻子烦心的是:

1、孩子会因此觉得所谓的规则和习惯,在爷爷奶奶在场时会变得毫无意义;

2、孩子将父母看做制定残酷禁令的独裁者,规则和父母是令人压抑的,爷爷奶奶才意味着自由;

3、如果父母不争取改变,那孩子会被以上两条长期影响,可一旦和“爷爷奶奶”争执,说的轻了会起不到作用,会以“就这一次”“特殊情况”等等原因巧妙避开,说的重了,又会烙下不孝印记。

不知道和我有着同样经历的人有多少,更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遭受同样的煎熬。我希望孩子能养成好习惯、完善好人格、拥有好品质,同时又不愿背负不孝顺的骂名,做出同父母争执的事实。这该如何是好?


为什么祖辈人要参与孩子的教育?

从正常人生的历程判断,当一个人到了当爷爷奶奶的岁数,那么意味着他们即将或者已经结束自己的工作生涯。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曾经在工作岗位叱咤风云、能力突出的自己,被人晾在一边,被人用“养老”的目光注视着,等待生命历程的终结,这是多么的残酷。

而这样残酷的现实,对于身体健康、活力十足的人来说更是一种羞辱!他们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当然这并不只限于对孙辈的教育,但在他们心中,又会有什么能比得上孙子孙女重要呢?于是,他们总是试图证明自己仍然充满活力,证明自己仍然懂如何教育孩子。如果他们自己的孩子愈成功,他们的自信会愈强烈。

证明自身的价值,就是他们心底的动机。


祖辈掺和教育的缺点

请原谅我用“掺和”一词来形容祖辈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因为在我看来,祖辈若加入父辈对子女教育,那参与角色引发的就是“掺和”的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

如之前所说,当父母的教育正在进行时,祖辈加入其中的目的无非是为孩子的行为开脱,换句话说,拯救孙辈于子辈的教育之中。我真是怀疑,是否他们认为如今的教育仍如他们当初一样严苛。

“祖孙情”的副产品是“娇纵”。这似乎是天生一对的产物。在祖辈的庇护下,父母的教育会几乎完全失效,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父母的威信得到空前的挑战:聪明的孩子会察觉出,在他们眼中“说一不二”的父母在面对他们的父母时会做出让步,“爷爷奶奶”真是一个完美的“武器”!

2、父母和子女间保持的生活规律和规定会被打破:当子女想违反规定或不想承担相应的责任时,他们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们的爷爷奶奶。他们会利用祖辈的权力谋取他们自身的权利。

不要小看这两个危害,它们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主要接受的教育和指导来源于父母和学校。在人格的塑造方面,父母的作用尤为关键。如果父母在子女面前毫无威信可言,那对其引导的影响力可谓微乎其微。我不是说父母的教育应该多么严厉,恰恰相反的是,既不严厉又不娇纵的教育更需要威信作为最坚固的支撑威信是父母教育不可或缺的根本保障

为什么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规定同样重要呢?

想想深处茫茫大海和一望无垠的沙漠中是什么样的心情吧!一望无垠,不知道哪里才是尽头是一种什么感觉?对,恐惧!没有安全感!

图片来自网络

规定和海岸线、绿洲一样,它是我们行为的边界有了规定作为参照,我们知道哪里是安全的,哪里是不可逾越的。“初生牛犊”般的孩子,不知道自身的行为界限在哪,更不清楚家长的心理底线在哪儿。于是不断试探着、摸索着。就如同一个不睡觉的孩子,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什么时间去上床,所以等待着父母的命令。通常他会不断地试探,试探能不能再晚一点。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也许他会坚持到自动睡着为止。

父母有责任、有能力,同样有意愿为孩子建立一个明确的界限。也许他们的方式不够科学,但是孩子可以清晰地获知这个信息。在不断地试探后,他会清楚什么时间应该去做什么。

但是,祖辈的“娇纵”往往会把这个界限擦涂得无影无踪。在疼爱孩子的心理暗示下,他们不舍得让试探底线的孩子感到失望,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着规定的界限。就好像放风筝,风筝在风的作用下不断地拉扯着线轴,线轴配合着不断地放线,直到线被扯断、风筝消失的时候。显然,“风筝”是孩子,“线”是规定,而拿着线轴不断放线的正是爷爷奶奶们。

图片来自网络

父辈的教育方式会影响祖辈的参与热情

于此同时,作为父辈的我们确实应该多加思索,究竟为何我们一教育孩子,爷爷奶奶就加入其中?客观地分析一下,是否我们的声调、动作不仅吓到了孩子,也吓到了我们的父母?

这确实呈现出相互作用、互相刺激的态势。如果父母教育方式激烈,爷爷奶奶出场几率直线上升;如果父母冷静处理,爷爷奶奶似乎也没有多高的热情“掺和其中”了。


该如何降低“祖孙情”的不利影响?

这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说实话,我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同时在这里也期望有经验的成功人士可以提供几个切实有效的方法,让我们这些备受煎熬的人找到真正的出路。

不过既然提出这个问题,虽然还不算找到真正的方法,如果不提出个“下策”也有违各位看官的期待。那我就先抛砖引玉,说说我目前采用的一些不算方法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做自己父母的工作。这是很棘手的,但也是无法回避的。也许只有面对他们自己孩子的时候,他们对教育的理念才可以抛弃“娇纵”的影响。

我们要避免伤害他们的感情,就如作者母亲所言,他们切切实实出于好心。在理解心情的同时,应该让他们知道,孩子需要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成长,他们只属于他们自己,不属于任何人,更不是谁的玩偶。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要向他们灌输“娇纵”、“溺爱”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就如同当初他们告诉我们的祖辈一样。只不过,他们可能并没有找到这种灾难性后果的理论依据——孩子会因在未来的生活中感受不到同等的“宠爱”而备受伤害,做出伤害社会和自己的举动

在思想工作方面取得进展后,当祖辈和父辈发生教育分歧时,他们也能更好地规劝自己或者老伴,这不是对他们能力的否定,更不是对他们人身的攻击,而是为了孙子孙女更好的成长。

思想工作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用行动完成对孩子错误行径的纠正和思想的统一。在孩子做出不良行为的时候,要尽量躲避外界社会的干扰,或者直接说成祖辈及其他家人的干扰,把孩子带入一个独立的房间,关上门,记住!不是让你腾出一个对孩子施暴的场所!而是和孩子找一个冷静交流的空间。

当屋内没有传出孩子撕心裂肺的求救声,祖辈的参与热情肯定会冷却很多,同时,孩子会在同父母的交流中、在父辈成体系的引导下树立对父母威信的尊敬

图片来自网络

总而言之,祖孙三代同处一室,是对教育的严肃挑战。作为父辈的我们应该最大地降低“祖孙情”副产品——“娇纵”带来的不良影响,让孩子坚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建塑完善的人格。同时,也应该同情为我们付出一生的父母,体会他们人人皆知又不为人知的情感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

“祖孙情”是值得珍藏的甜蜜,夹在中间的父母们,有责任让他们享用这独有且难得的情感,同样有责任规避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想要兼顾所有确实很难,可是为了孩子,应该做一些有挑战的事……

爷爷奶奶,我很想你们……

相关文章

  • 【原创】又爱又恨“祖孙情”

    “祖孙情”是让孩子回味一生的甜蜜。虽然我的爷爷奶奶已离去多年,但是在其膝下玩耍的场景,甚至他们慈爱的表情仍会时常出...

  • 《原创》又爱又恨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离不开手机的年代,出门不带钱但绝对不可以没有手机! 早在二十年前我就有了手机,那时谁要是有部手机确...

  • 又爱又恨

    没法释怀对这个人的恨 也没法稀释对这个人的爱

  • 又爱又恨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今天一如既往的送孩子上学后,回来听了听父母归。后又在腾讯新闻上看了一...

  • 又爱又恨

    从十指相扣,到热烈激吻,再到十指相扣!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样得过程!也许当初的勇气来自于意气,可是到最后你还是...

  • 又爱又恨

    高中的一个男同学兼好朋友 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腻在一起 上学放学吃饭上厕所上课什么的 就算成绩也几乎同步 同年级的都以...

  • 又爱又恨

    还记得么?曾经的阳光、雨滴?曾经的欢笑、泪水?如果没有忘记。如果还在想念。如果对青春的时光还念念不忘。对爱情、友情...

  • 又爱又恨

    我觉得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一个人看不到别人在相处的时候付出的,也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说起来可能很夸张,但很多人就是这样...

  • 又爱又恨

    早晨九点,准备洗漱的我(我是吃完早饭才洗漱的),听到窗户根下远远传来的阵阵欢笑声,忙把头探出来,冲着尚在餐桌...

  • 又爱又恨

    多时,我爱她,但有时,见她不听话,见她骄横跋扈,我又恨得咬牙切齿。 她推开房门杏眼圆睁,也不管我刚下班回来是否累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又爱又恨“祖孙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uz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