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死水微澜犯罪心理实验室
Question No.25:什么是外显的和内隐的攻击行为,它们

Question No.25:什么是外显的和内隐的攻击行为,它们

作者: 十方迦南 | 来源:发表于2017-02-28 09:25 被阅读32次

    最近收到了一些问题,有一些是重复的,只是问法不同,但是也有那么几个问题,是很特别的,并且值得回答的,其中,就包括今天的关于攻击行为的外显和内隐的问题。

    其实说到攻击行为,我们不得不提到心理学家 阿尔伯特 班杜拉对于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分析,其认为攻击行为是后天模仿得来的,并且会自我调节。社会学习理论对于攻击行为产生的分析是犯罪心理学知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同样的,“攻击行为”也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一大要点。

    我们今天要谈的,并不是社会学习理论,而是攻击行为的两个详细分类,既外显和内隐。那么很多人会说,攻击行为肯定是外显的啊,我攻击一个人,指的就是我用拳头打,用武器袭击等,内隐的攻击行为听上去好像不是很顺畅,给人感觉好像用意念或者是气功之内的东西来攻击一样。要弄清楚外显和内隐的攻击行为,我们要先来看一下,1998年两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外显和内隐攻击行为的大的概念。

    Leober & Stouthamer-Leober 认为,攻击行为并不是单一的,应该分为外显和内隐两种,并且外显和内隐的攻击行为在行为模式、情绪、认知和发展上都是有区别的。(Rolf Leober & Magda Stouthamer-Leober, 1998)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简单说一下,这两种攻击行为有哪些不同,

    首先,行为上来说。行为上的阐述比较好理解。外显的攻击行为就是大家通常理解的,直接的面对面的冲突,发生了直接的身体侵害,比如用拳头打,以及用武器袭击等类似的攻击行为;

    内隐的攻击行为则是不直接面对另一方,用欺骗,尾随,匿名恐吓,偷窃等类似行为去对对方造成精神和其他方面的伤害。

    多数情况下,外显的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和年龄成反比,而内隐的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和年龄成正比,也就是说,越老就越打不动了,转而来阴的。但是,这个情况是有例外的,如果一个儿童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外显攻击倾向,那么这种倾向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走弱,反而会越来越强。

    其次,情绪上来说。外显的攻击行为通常都伴有比较明显的情绪变化,行为人比较激动,很愤怒,也因此,多数外显的攻击行为都是激情犯罪;

    而内隐的攻击行为则没有太多的情绪色彩,通常实施这类攻击行为的人都比较冷静,且在实施行为时会经过缜密的思维过程,所以很多内隐的攻击行为都是有计划有预谋的行为。

    再次,认知上来说。外显的攻击行为通常伴有认知上的不完全,因为不能完全的理解应激状态下的沟通模式,而倾向于选择直接的暴力手段去解决问题,更因为这个的认知缺陷,外显攻击行为的行为人,往往在一些类似情况下会产生明显的敌意,并通过暴力形式发泄出来;

    内隐的攻击行为的行为人一般不会选择正面的冲突,更多的是表面上处理好冲突之后采用其他途径去进一步报复,这类型人有完全的认知能力,并且善于计划和秘密实施行为,同时也伴有一定程度的反侦查能力,可以在行为后很好的撇清自己。

    最后,发展上来说。外显的攻击行为一般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显现,在游戏中对于玩具所有权的争抢,在学校里的争吵,以及在第一叛逆期时候对父母态度上的变化都会影响个体的外显攻击行为,要是这个时候父母没有加以阻止和疏导,那么外显攻击行为就会逐渐的变强,并在青少年时期达到顶峰,中年回落,当然我们之前说的那种情况要排除在外;

    内隐的攻击行为一般出现于成年以后,成年进入社会和更复杂的大环境之后,慢慢的个体会明白从侧面更好的处理冲突,这个时候个体会利用儿童时期习得的说谎技能去规避一些风险,而环境压力的增加,有时候会让个体从侧面处理好冲突之后,依旧需要发泄残留的怨恨和报复,这个时候个体就会倾向于开始使用内隐的攻击行为来进行,一般会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或者财产损失。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攻击行为并不像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仅是外显和内隐两种分类下的区别已经有这么多,更不要说其他学者所划分的其他攻击行为的类别了。看过上文之后,相信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直接型的攻击行为都是外显的,可以通过主动的逃避和调解行为去规避,而更加令人担心的,是那些经过计划并实施的内隐的攻击行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Question No.25:什么是外显的和内隐的攻击行为,它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xx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