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残酷无聊时代的那点善意和可爱的你,也向绝境、痛苦中仍传递出生命气息与光辉的人致敬。

1.前奏篇:穿越荆棘
当首次报道我们的朋友徐徐遭到屠杀,发出了一声惊愕的呼喊。那时已有百人被砍。但当被杀者成千,屠杀并没终结,这时沉默就四处蔓延。
如果恶行像下雨般出现,就不再有人把“住手!”呼喊。
如果罪行成堆,人们就难以看见。如果痛苦无法忍受,人们就听不到呼喊。
呼喊也像夏天下雨一般。
—— 布莱希特《如果恶行像下雨般出现》(节选),张全岳(译)
<1> 窒息、能量与鸟岛太阳
覃冷还活着。
某种气氛差点置他于死地,此刻仍身处其中。
周遭的窒息氛围让覃冷喘不过气来,他明白自己陷入的程度比迷惘要深,几近沉没。此间的液面还非一成不变,更像暗合某种规律的上下浮沉、某种螺旋式的循环、黑洞式的漩涡,轻而易举带给失足者回合制的痛苦和煎熬。咬紧牙关部分走出,很快重蹈覆辙。无孔不入的孤独感又如真空压缩袋让他与外部世界间隔开来,似乎存活在另一空间。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结束,曾经濒死的日夜刻骨铭心。
乌呼鲁峰,白令海巨浪,尼洋河,趋势,出场,分享,因了这些再简单不过的意象和念想覃冷强迫自己先活下去,哪怕以过后复盘堪称愚蠢的方式。他在心底称之为自私的“战略幸存、战术牺牲”。
整整一年,覃冷把自己困住了。或者说,他将自己带离了原本的人生,生活被丢在一边。他死撑不为取得共识,只觉暂时有活下去的必要和些许有为的意愿,而男人活过一次至少得成熟些、内外无愧才有意思。
一天,覃冷的思绪突然停留在能量两字上。覃冷曾将其与质变应用于商业活动的逻辑分析和预研,却没从更高视角注视过她。他点燃一支烟,确定自己发现了点有趣的东西:世界万物,所有存在的本质不外乎能量;世间万事,不外乎探索、分析、学习、认知、组织、控制、传递、释放、反思能量的过程,人生亦然。比如,学习是积攒某方面的认识论、方法论势能,友情爱情婚姻是自己时间、精力、情感方面能量实实在在的分配,人类历史是某段时空下当局者发现、组织、控制文化军事生态等能量的成败案例,商业与投资可视作能量的认识、策划、收集、控制和释放、维持,甚至足够凯文·凯利写一本书来叙述的“失控”等概念,不过是其中一个范畴里的一种状态而已。
庖丁解牛般,世界在覃冷眼前清晰起来。
多数的理论,基础教育、尖端科研乃至鸡汤式或经验秘籍式的成功学,基本都是能量积累与释放的方法论;多数的实践,基本是在某件事、某个人身上释放能量的成功或失败案例,而不在此范畴的“少数”,他竟一时举不出哪怕个把例子。从熵增角度看,包括宇宙在内的万物底色是痛苦与毁灭、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同层次、阶段、范畴有大小不同的形势与趋势,而万事万物最外层的终极大势是按部就班走向黑暗与静寂。想到这里,覃冷来不及绝望,更多是解决内心桎梏的迫不及待与久违兴奋。底色是绝望,将其视为定量,于此不变底色、氛围之上,分明也有机会收获些美好;而无论寻得美好与否,过程多是痛苦且不可回避的,那么朝着生命中的美好抑或丑恶去,余下不过是个体的自主选择。
在覃冷看来,能量除了生物与物理学意义的价值,几乎如“存在主义”是可以自成哲学一派的体系。有了前述认知,他得以砍瓜切菜般审视所处囹圄:打乱他心绪的有大系统的暗寂宿命,但更多是他身处小系统的紊乱、乱麻般的思绪,而这团乱麻在能量说面前似乎有机会理清。如此一来,除了半年前不算明智的休克续命,他终于能腾出手尝试进一步的自我拯救。
除了断腕式自救,覃冷能苟延残喘还得益于一个特殊而绽过相当光华的朋友。和《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的作者一样,他也叫尼采。初见时他尚在迷惘中,共同进退几日、待他纷扰的心境收拾妥当,活像换了雨后晴空:深沉阴郁的见识仍能引起他部分注意,但完全夺去覃冷敬佩心的,是他将自己生命与情感尽数投进冲破绝境的明媚中、即便耗尽心力也义无反顾的样子。
不止一次,一代人从战争的废墟中挣扎出来,继续生活;如今,另一代人似乎得从内心的漩涡中解脱出来,否则万劫不复。
这种对抗与解脱是可能的吗?可以是长久、彻底的吗?
对于此类禁锢与解脱的抗争拉锯,覃冷原本心中有数,甚至做了不少准备。早在六七年前的大学时代,覃冷便发现真正支持此生的并非繁杂且相互依存的虚实物事;一两条生于不同土壤、关于不同问题的简洁体悟,足以让人拥有淡然穿透一生的底气。第一次有此体验是在看到莫迪里亚尼画作的瞬间,第二次稍近一些,在翻阅《加缪文集》和胡里奥·拉马萨雷斯《月色狼影》的时候。算上在野外亲近自然时的心旷神怡、清醒与汗渍,他本以为自己铸好了一把披荆斩棘的开山刀;而今,刀刃崩开几个口子,裂得狼狈干脆。
在覃冷看来,至少存在那么一种时光,让人感到平静、空灵、超脱于自身,同时又有血有肉真实存活于这个世界。她可能存在于品味美妙物事、与自然亲近、挣脱禁锢的过程中,抑或直面并走出绝境的瞬间、与内心坦诚对话的片刻。当发现很多事情没那么重要、并了解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之后,一切装腔作势、空洞无物或本身就虚假的东西变得分外不堪一击。这种时候经得起推敲的似乎只有真实、用心创造的产物:文学、音乐、绘画、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忠实内心的创作;食物、咖啡、香烟、米酒中精心的制造;饱含善意、热爱、误解、悔恨的真感情。感官刺激与回味,缺一不可。以上的种种,几乎都具备让人舍身追求的魔力。人类将涅槃、顿悟体会后生命中残存的能量倾注其中,又受益于其反馈——新启示、坚韧和力量,清晰感受到心跳。这或许是所谓解脱的其中一条路径,而要让这种灵与肉的双重解放成为常态,另一种选择是直面日常的荒诞。
覃冷对于荒诞的认知有过变化,当下亦未完全定型,很难一言以蔽之。著有《被禁锢的头脑》的波兰作家切斯瓦夫·米沃什不喜欢荒诞派的风格,他说,“我不喜欢荒诞派的风格,不希望采用它而对它表示敬意,即使我相信它来源于抗议。黑色的面临大难的幽默实无异于承认完全无能;嘲弄早就是被凌辱者、被压迫者、奴隶们的唯一报复手段。”同时,他也不喜欢“天然的秩序”,因其意味着屈从于盲目的必然性,这点与李敖推崇的“不做自了汉”的“有为主义”相近。有一点覃冷倒是逐渐清晰,区别于单纯的黑色幽默式表达,直视荒诞的行动与克服困难去做走出绝境的斗争几乎是前述各种美妙感悟外不可多得的求生之路。倘若自己陷进失真的沼泽,缺了空气的人生便难以为继,唯有硬着头皮直面现实去做求生的尝试。
覃冷生活的城市往大海伸出一块。虽然这里根本就是一座如假包换的天然海岛,并不具备成为半岛的充分条件,但好事者还是更愿意将它看做一个半岛。因为这样一来不管他们做什么都可以区别于周边城市,到时候办张报纸就可以喊做半岛日报,开家电视台也能学卡塔尔人叫做半岛电视台。又因为自古人少鸟多,这地方私底下便被大家叫做鸟岛。覃冷对这地方能不能算作半岛不感兴趣,对这名字却不排斥,简洁,贴切。从用脚投票的角度看,他对鸟岛也是算不上讨厌的。
与残酷无聊的同质化一样,荒诞人事的分布亦日趋广泛、此起彼伏,鸟岛也不能免俗。这座城市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拥有一座人造太阳,被当作城市地标的奇怪装置。新技术的密集运用使其如争气的摩天楼般支撑着鸟岛人自豪或自卑的神经,神圣不可侵犯。
鸟岛被不少年轻人当做远行或私奔的备选目的地,为此覃冷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动接受几句外地朋友真真假假的羡慕。确实,这种游客趋之若鹜的地方往往有着比周边城市更光鲜的街道、更频繁迭代的崭新地砖和绿化带,名义上代为执政的中年人理论上也被赋予更多支配大额卖地收入的罪名或权力。不止一名出租车司机对覃冷提到过,给这个城市当家要敢花钱、会花钱,相反,那些久了不在市政基建上搞点新动作的领导是要被群众嫌弃的。
一次,有位司机还说,“小打小闹的时候群众会说这领导大局观不强,真大兴土木的时候群众又批评浮夸,这群众还真是有意思”。
覃冷觉得那个师傅才是有意思,便笑他,“师傅,你也是群众的一员嘛”。
师傅笑答,“不,我不是群众,我是群众的眼睛”。
如果说司机是群众的眼睛,覃冷则更像是一名不断申请延长居留权的游客,他将旅游攻略和地图收起、用身体去感受这座城市。他曾在深夜和清晨漫步于鸟岛的各处,独自、或和不同的朋友,也因此熟悉这个城市。而他对这个城市越熟悉越觉得没有谁的眼睛可以是雪亮的,的士师傅不行,群众也不行,至少那些待满几天就要离开的旅客里少有人知道:这座城市的绿化带和垃圾桶里活跃着众多没有户口也从不办暂住证、看起来又比他们还来得逍遥自在的永久居民,而它们中能闹出动静的是老鼠,体重不一。
当然,这个地方跟其它城市一样、除了蚂蚁蟑螂和老鼠还有其它动物,比如猫和狗,又比如苍蝇。
遇见尼采前的一个月,一群来路不明的蝇受到了特别关注,它们不知何时占领了被视作城市之光的“太阳”。出人意料。现实的荒诞较之个人想象往往要来得震撼,这其实也好理解,它们充分融合了每个环节参与者的创造力、善恶与野心。只不过这次角色换到动物身上,还是不怎么讨喜的物种。
动物的规模聚集不乏先例,真正引起鸟岛市民兴趣乃至局部骚动的是这群蝇的精心组织。它们数量众多,在太阳周围集体停留或有规则地绕飞,似乎突然具备了清晰的意识。
起初,蝇群的反常举动只被少数人关心。在意识到它们并没有多大攻击性之后,围观人群日众。很快,就像其它小道消息飞速传播一样,大半个鸟岛的居民都知道了这么一群“变异”疯蝇。面对昔日“四害”之一的潜在威胁,负责任的卫生防疫部门自然不会坐视不管。“鸟岛卫生日”那天,不出半个小时就基本灭杀干净。太阳四周重回清爽。事实似乎证明,这场所谓的疯蝇挑衅不过是虚惊一场,至少这群蝇是孤军奋战的,没有前赴后继。它们在引起了几天的议论后销声匿迹,一切重归平静。
尼采到来前,鸟岛还是那个鸟岛,太阳也还是那个太阳。
中篇小说《幻蝇:绝境漩涡与未见之花》:关于抑郁、绝境、能量认知与穿越荆棘向死而生。覃冷还活着。某种氛围差点置他于死地,此刻仍身处其中。
小说描述了一个抑郁青年在认识万物的毁灭终局与悲剧痛苦底色、完成有情与无情的思考并构建出自己的能量认知体系后,因结识幻蝇继而踏上自救、求生之路的故事。从一只通晓人类语言且与主人公覃冷抱有类似困惑的蝇切入,记录了一个现代人于绝境中,借由文学、哲学、实践等重新认识自己与世界,自逃避到直面荒诞与压力直至穿越荆棘、向死而生的过程。
全文7-9万字,已在豆瓣阅读开始连载。感谢关注,也欢迎交流。祝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