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在我们不可把捉的尘世的命运中,我们不要管世俗的眼光,我们不要管苦痛的伤痕,我们不要管无情的背弃,只要维持一瓣香,在长夜的孤灯下,散发出来,足矣。
陶渊明说:“落地为兄弟,何种骨肉亲”亲旧招饮,他去了必喝醉,但他耍酒疯,酒德甚好。他朋友多,朋友几乎都是酒友,春夏秋冬,无日不饮。酒,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的生活一切皆平实,农事、人事、酒食、文事浑然一体了,乃是生活常态,他远离充满黑暗的政治时代,走进穷乡僻壤但是民风淳朴的乡村,权利染指十分有限。在这里,他能寻得一世宁静。
历代对陶渊明的评价,褒贬不一,和其他杰出人物一样,他也被符号化,变得云遮雾罩,且溢出文坛,影响政坛。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的是气韵、气质,而爱丘山则是他一生的写照,几经沉浮,他退出政治舞台,归隐田园,过着开荒南野,守拙归园的生活,他认为,简单的事物,能够唤起美感和心情舒畅,生活的快乐,不以消耗物质的多少来衡量,他亦这样做。
陶渊明写过《闲情赋》 赞美女人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赞美,而是热烈,激烈,奔放,别说古人,就是今天的某些人也会受不了,对女性之美直抒胸臆,可看出他的率直,对女性的赞美不言而喻,可评论家会皱着眉头,文学瞄准两性,研究饮食男女,将社会抛到社会应有的位置上去,评论家说,格调不高……
可我就喜欢渊明的率直与洒脱,他在我眼中是不同的,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好读书,性嗜酒,不慕名利,在黑暗的官场中,尔虞我诈的社会中能够做到两袖清风,安贫乐道,问世间又有几人?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像陶渊明那样淡泊名利,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仕与隐,进与退,构成中国统治阶层和知识分子共同的心理特征,孔子是理论先驱,陶渊明是实践者。大量的才华横溢,品行高洁的知识分子不愿与小人庸人共事,走掉,甚至死掉,这是十分可惜的,而现代政治有个名言:政治就是不断的妥协过程,要学会容忍,包括容忍异端,而陶渊明生性正直,坦率,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选择退出,这无疑是很可惜的,但他生性如此,他不曾为五斗米折腰,一生清贫,却也活得潇洒,他做了许多人想做却不能做的事,彻底退出政治舞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