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这块主要街道两侧去年开始做准备,从今年七月一日开始收停车费了。收就收呗,咱去省城办事,不也收费嘛!逢年过节住几天,在小区外面占个车位,离开的时候一交停车费便上了百。心里虽格登一下,但也谈不上别扭。可是当地的许多市民似乎难以接受,自媒体上说啥的都有。有人讽刺财政没钱发工资了,变着法儿收钱。有人替农民工讨公道,说开个车干苦力活,停一天车十几块,把一天的伙食费给收走了。还有人把停车收费上纲上线到了影响幸福感的程度。
没有停车费之前,满街是车,找个车位十分艰难。以至于我的律所几年前就让同事们出门办事如果是短途全搭的。所里有车也不开,因为如果开车去开庭或者办事,找个车位太费神,容易耽误事,还不如打的效率高。现在一开始收费,许多可开不可开的事情就不开车了,能够及时开走的,也不拖泥带水了。车位一下子宽松了起来,似乎还是个意外的好现象。
后来发现许多车主把车尽可能的停在了没有划车位的背巷和人行道上,反正能省就省,能少交就少交,能不交就不交。人们在停车收费这件事上心思用尽,把趋利避害的本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这厢是在商住一条街上建的私房,当初买了长50米、宽12米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其中15米系代征地,正街道占了12米,背巷子占了3米,全用于公共设施使用。当时想不通,凭啥有关部门收费?可知道说了也白搭,还是忍气吞声吧!如今为了省点停车费,天天把车停在自家后门边上。还要放上醒目的标志,以防稍不留神,别人的车停在那。最近一段时间,只要在三五公里以内去办事,经常打的,或是骑自行车。车长时间停在那,已经失去了交通工具的作用,主要成了占车位,要多可笑有多可笑。
由此便产生了卖车的想法,觉得有车已经成了累害。驾驶员每天很少想去那里,而是把车停在那里。早上和乔兄闲谝,共识是车已泛滥成灾。国人的攀比心理太重,不排除一些人买车就是因为邻居有辆车,所以自己就得有辆车,那怕放在牛棚里接灰尘。如今成了多余的,似乎不要也罢。
这车一年下来,平均行驶大约一万来公里,少得可怜。不敢算细账,一算细账每年的支出将近四五万元,一点也划不来账。可是有人却认为不能卖,应该提高利用率。没事了开着出去游山玩水,不是挺好吗?我心里毛毛的,但啥也不能说,说了便是自寻烦恼。
七十岁的人了,老是遗憾当初没学开车。若是会开车有个驾照,那会是个什么局面。说不看别人的脸色,自己想上那是那。倒是会开车的人,看着车心烦。每天晩上都要转的看看,车在门口没有,仿佛成了它的奴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