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说寻常读书
重温教材,别样的理解

重温教材,别样的理解

作者: 小杜之母 | 来源:发表于2017-08-10 13:57 被阅读128次
重温教材,别样的理解

2017.08

被逼无奈,再次啃读,并累到喊死……

看着恶心,读着无味,却嚼出别味……

1《雅典的泰门》

雅典贵族泰门当初挥金如土,慷慨好客,落魄后原来受惠于他,百般恭迎他的小人如躲瘟疫一样唯恐避之不及。

于是他离开人群,隐居山外洞穴,一天他正挖着树根充饥,发现一大堆金子,看透世间虚伪的他,愤怒诅咒: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

然后沉痛愤怒地臭骂它:“就这东西,可以使黑的说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说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懦夫变成勇士,老人变成少年……”

这段独白堪称斥责“”铜臭的第一骂。夸张,排比,反复,对比,表达泰门对金钱的诅咒,对世俗人们丑陋肮脏的灵魂的揭露。

“把壮士头颅底下的枕垫抽去……”典故之意是使壮士失去他的智慧和胆量。

2.戏剧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在那一当当小小的舞台上,他们通过惟妙惟肖,精彩绝伦的语言,上演着一幕幕或悲或喜,或振奋人心,或温婉动人的精彩戏剧。

舞台是生活的多面镜,浓缩百态人生。

通过欣赏戏剧,我们可以见识世情百态,品味生活百味,体悟人生真谛,甚至从那些灵动的角色中收到人格魅力的熏陶。

人物语言的体味,从动作性,个性化,形象化来体悟

戏剧离不开矛盾冲突,冲突必须扣人心弦,波澜起伏,使人出于紧张和期待中。

3.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和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更突出。用于文学创作中就叫表现手法,侧面描写。

4.《生命与和平相爱》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勤奋,最聪明的民族,曾饱受世界上最沉重的民族灾难,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国家,却在经济上,科学上艺术上等方面为世界贡献出一大批杰出人才: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

几十年来诺贝尔奖得主,犹太人占的比例比其他名族高。

后来一切都好!热爱生命,期望和平!

和平箴言:放下嗜血的武器,拥抱和平

9《热爱生命》

淘金者开始把生日置之度外,价值观是金钱

高于一切,财富比生命更可贵。到最后意识到:生命才是唯一,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锻炼自己,境界得到升华,只要不放弃生命,就会拥有美好。

从他的孤独,饥饿,寒冷,伤痛到无人的荒野,无助窘迫,一点点步入绝境,死亡慢慢逼近,与垂死的生命较量,与生存的意志较量。

与狼生死搏斗,是他获得了顽强生命的强大动力,感悟生命的博大崇高与美好。

他的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精神几乎超越了生命的极限,——坚强的意志力。表现他对生命的执着信念,坚强的意志。

10.《享受生活》

海伦凯勒虽然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但她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痛苦,奋发向上,自学成为学识渊博的,掌握多种语言的著名作家教育家。

她没有觉得自己一定要特殊,凭着顽强的毅力像正常人一样旅行,划船,户外运动,骑车兜风,与狗为友,下棋子,玩纸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虽然失明,但她还要去去博物馆,艺术馆,凭着触觉感受乐趣与灵感,触摸荷马雕像展开想象,与盲人荷马诗人有心灵的沟通。

虽然失去听力,还要去欣赏歌剧,通过身边人的讲述,她用身心去感受舞台艺术和剧场气氛,同样获取身心愉悦。

点评她的名言:

任何困难都不可能锁住一颗向往伟大的心灵。——卡耐基

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去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试图用笔去征服世界,她成功了。——马克吐温

她不但能正视现实,而且在世人认为不幸的人生中,找到无尽的乐趣。心中充满热爱生活的心,就有拥抱生活的热情,在孤独中学会了忘我,“忘我就是快乐”

11《送行》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无知己,……——高适《别董大》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是一种雅人深致。朋友离去或唱支别歌,或折条杨柳,或敬杯美酒,都有意味情调。

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舍难分。

美国旅客用金钱雇佣职业送行者,勒罗代人送行是市场的需求,也是人的需求。折射出出门人害怕孤独,渴望温暖,渴望真情的沟通。看似不可思议的故事,写得一本正经,理直气壮,传达出人与人感情的冷淡,渴望真情实感的愿望。

别国的习俗,不想多论。短文蕴涵对生活的思考,以幽默的笔法,调侃的生活窘事,对生活中虚应故事的繁琐礼节暗含针砭。反映了真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假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价值。

梁实秋说”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所以离别时的痛苦最好避免。”

有人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雨,我会去接你”

这是人人都赏识的一种心情。

12.《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在为画集作序。

描写自由幸福生活画面,

赞扬孩子们的率直自然,纯真的天性。

害怕被世俗生活磨灭,变得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虚伪的极大悲哀之情。

悲哀于童真的渐逝。流露关爱孩子身心健康,对真善美的向往。

13.知人论世读经典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古人故事多多,给后人警示多多。如《出师表》《曹刿论战》,《愚公移山》等。

先哲们用一生精力为后人留下警世之作,读经典之作,仿佛与先哲们来了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

曹刿告诉我们什么叫谋与战;

孟子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感,危机感;

愚公告诉我们什么叫坚持,毅力;

诸葛亮告诉我们什么叫忠诚,责任;

杜甫告诉我们什么叫无私奉献……

14.《出师表》

奏章,奏疏,奏表,奏议,都是古代的臣子向皇帝呈书的文体

诸葛亮淡泊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恩图报,是智慧的象征,是人性光辉灵魂的化身。

表文言辞朴实感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忠诚不二,披肝沥胆相待,言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真意切,忠心可鉴。

1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推己及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忧国忧民,自己身居茅庐,却仍担忧“天下寒士”。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怎样的情怀?这是兼济天下,悲天悯人,无私奉献的博爱情怀。

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忠诚意识……

重温教材,别样的理解

相关文章

  • 重温教材,别样的理解

    2017.08 被逼无奈,再次啃读,并累到喊死…… 看着恶心,读着无味,却嚼出别味…… 1《雅典的泰门》 雅典贵族...

  • 说课

    说课标, 说教材, 一,解构教材,理解教材,理解编者意图。 二,重构教材 说学情,给予学生的1认知水平来授课 2生...

  • 五月骄阳照大地,新城“七说”来助力!——新城小学第二轮赛课活动

    课堂“七说”能够助力老师更好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运用教材,只有教师把教材解读好了,全面理解了编写者的意图,才能有...

  • 九(上)教材,重温所得

    原来书中有这么多的“绿” ,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它是营养品,它是兴奋剂,它是教材的颜色,它是温热的血液。 (1...

  • 理解教材改名

    今天需要给参与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聘人选在说课答辩环节中提一个问题。经过一番思考,既得有高度,但还不能有太大难...

  • 有效教学框架——构建理想课堂

    有效教学框架是一个基础模型。 1、教材及教材解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2、确定教学目标。...

  • 语文八(下)教材重温所得

    人为什么要读书?唤醒沉睡的心灵,引领迷惘的灵魂。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一点一点。 1.最美家庭的宣传语 家是温馨...

  • 我对教材的理解

    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首次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是非常重要的单元,其特殊性不亚于策略单元...

  • 对“生日”的别样理解

    我的农历生日快到了,但对此无感。 生日本为“母难之日”,就算要庆祝,也是给自己的身生父母请安,为自己的亲生父母做一...

  •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所谓"教教材"是完全忠实于教材,按照教材编排的体系,设计的练习与活动等,按部就班地教下去。但前提是教师要理解教材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温教材,别样的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gz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