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今年56岁,每天跟着一群乡亲在附近的工厂打工,干些挖渠、装卸、搬运、砌墙之类的粗活儿,他是年龄最大的,人们都很尊重他,其实主要是可怜他,因为年龄一大把了,还得操劳干重活儿。每提起此,老赵总是感叹:“两个儿子还没结婚,再干几年吧。谁让咱是老爸呢!”
老赵弟兄五个,他排行老末,父母都是农民,只有几亩薄地和几孔土窑洞,家庭条件特别贫穷。哥几个好不容易先后娶到媳妇,轮到老五,父母决心把他培养成才,供他读完师范,在县城里做了一名教师。当时,正值文革,城里闹哄哄的,教师时常被批斗,收入微薄,生活困难。老赵于是干脆回家务农,起码吃喝不愁,向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老赵父母先后得了一场大病,花光全家的积蓄,还借了亲朋好友一大堆外债。因此,耽误了老赵的婚姻。他快三十岁的时候,村头老王家的儿媳妇小红相貌俏丽,因老公车祸死亡,脑子受了刺激,整日疯疯癫癫的,娘家急着把小红嫁出去,可以不要彩礼,只要人老实就行。老赵在大家的撺掇下,与小红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算是成家立业了。
小红在老赵的悉心照顾下,精神渐渐稳定,三年后生了个儿子,老赵喜不自胜。日子虽然清贫,倒也平安怡然。接着,父母先后病故,让老赵顿感人生苦短。多年后,他以前的师范同学大都有了稳定、丰厚的工作,大家都责怪他当初选择回乡务农是押错了宝。而此时,老赵年龄已大,几乎已经失去了重新跃升的机会。
老赵四十多岁的时候,小红再次怀孕,本想再生个女儿,等老了会有人贴心照料,不料,却又是个儿子。小红悄悄流下了沮丧的热泪,因为多一个儿子,就得多置办房子和彩礼,这使本已经捉襟见肘的家境雪上加霜。老赵拍着胸脯安慰小红:“不用怕,我能吃苦挣钱,咱们不但要把孩子养大,还要让他们上学成才,娶媳妇!”
老赵于是去找村里的一个远房亲戚,人家是个大工头,常年在外包活儿,手底下有几十号人手,半年结算一次工资,有保障。老赵平时常做村里人家红白喜事的账房先生,待人和善诚恳,人缘极好。工头满口答应收留老赵打工,虽然他年龄偏大。老赵这一做就是十几年,农忙的时候种地,其它时间都在包工队出力流汗,任劳任怨。
为了挤出不高的收入供养两个儿子,老赵特别节俭。他在路上行走时,遇到一节细铁丝、旧螺丝都会小心翼翼地捡起来,装在口袋里,积攒多了,就去收购站卖掉,然后把得到的钱买最便宜的钱抽。这样每个月可以剩下一半的烟钱。干活疲劳时,抽上一根烟,老赵就会觉得很开心,精神头就恢复了。每次回到家,在炕头上盘坐,小红端上来热腾腾的面条,或者用自家地里的韭菜和院里的鸡刚下的蛋炒个菜,喝一小杯代销店里散酒,老赵就会很满足和幸福,乐的合不拢嘴!
老赵掏高学费供大儿子上技校,学习烹饪,毕业后,在城里一家大酒店做厨师,踏实能干,收入不错。二儿子聪明帅气,又是老来得子,所以老赵两口子特别娇宠,初中念完,就让他上中专学习汽车修理,认为将来好就业。不料,二儿子毕业后,在一家汽修店里干了三个月就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嫌又脏又累,不干了,去省城跑保险了。老赵反复劝说无效,只好由他。
一天,二儿子的朋友打来电话,说:“叔,出大事了,你家孩子让派出所拘留了,你快来处理吧!”老赵惊出一头冷汗,原来二儿子因房租与房东发生冲突,动了手,把人家打伤住院了。
第二天一大早,彻夜未眠的老赵安抚好小红,坐大巴赶到县城,四处说好话,只剩磕头作揖了,赔付房东5000元,傍晚的时候才把二儿子赎出来。老赵第一次给儿子发火:“不就是因为多出30元房租吗,你不能忍忍吗,你以为咱家是财主吗,5000元咱们要干多少活儿,受多少苦才能挣到呢?以后多向你哥学习,人家存钱不少了,打算在城里交首付买房子了!”
二儿子悻悻地答应着,默默地跟在老赵身后,街灯照射下,投在路面两个斑驳的影子向前疾步走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