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隧道已经滑到2月的最后一天,这次坚持了两个月的日更要不要继续,这个问题一直左右摇摆。
对日更的利与弊,各位老师众说纷纭。放弃日更,可能我会暂时轻松,过几天就会觉得自己面目可憎,好像只有写着,心才是踏实的,有着落的。
在简书写作,一路走走停停、磕磕碰碰,到现在一共写下197篇文字,19.5万字,与各路大神来说,这个数字是寒碜的,就更不要说那些阅读量,还有我永远搞不清的钻和贝。
如果硬是要扯出什么收获,那就是学会在自己的路上坚持。
人过中年,有必要认清一个现实,不切实际的妄想会把自己置于更尴尬的境地。就像从容小主写的《不能比》,她两年写下1000万字,二十四部小说,日产万字,让很多人望尘莫及,气得牙根痒痒。她认为自己是努力和自律的结果,写作是为退休做准备。
还有梅拾璎老师,散文和育儿专题已经火遍简书,转战公众号,阅读量也是一路飙升,首次出书《唤醒孩子的内驱力》,销售量在当当排行榜位居前列,用她自己的话说,四十岁写作,找到潜在的自我。
如果没有经年累月的积累和打拼,小主可以从从容容写下这么多作品吗?也许,写作的种子在她生命里埋藏了很久,在合适的时间,她通过文字找到生命的暗钮,像一触即发的火花,一发不可收拾,照得满天繁星。
像小主和梅老师这样的人,她们过去的学识和经历已经为生命染上厚重的底色,她们写作路上的蒸蒸日上是典型的名至实归。也许,对于我这样的小白来说,终其一身也达不到她们的起点。
认清自身阅历和水平的局限,前途迷茫已成定局,还要写下去吗?答案是肯定的,要写。怎么写?放低期待,轻轻松松上路,每个人都逃不开自我成长的独木桥。
写到这里,目标已经从迷茫走向清晰。最近两天一直有一个想法,以后可能会写教学上的多一点。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走过21个春秋,剩下的时间,让写作与教学对接,在工作中多一点省思和觉知,在这个容易倦怠滑坡的中年,找到自我成长的突破口,这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像曾经的《育儿路上》一样,总得有个专题名称吧,思来想去,就叫《教海拾贝》,像孩子一样,把自已抛在沙滩上玩耍,捡到心爱的贝壳收回篮中,一天天坚持,这些文字贝壳就是我们成长的足迹。
这样想,心敞亮了很多。看来,放低期待不是放弃自我成长的放任自流,而是一种认清自我的从容和淡定。可能日后的写作还是无法上升到文学的高度,只是对日常琐碎的记录和思考,可是,有什么关系呢!谁也掠不走你内心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