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键对话的思考
1、生活中除了正常的闲聊、交换信息,还有一种重要对话,它承载着谈话的目的或意义,所以称为“关键对话”;
2、关键对话大致有三个特征:对话双方观点差异大,对话存在高风险,对话双方情绪激烈;
3、观察大部分的普通人,在关键对话中最重要的是“情绪管控”。因为分歧大更容易僵持,在耐心消耗和激烈“对抗”中,情绪最先爆发;
4、下一步行动:
(1)在关键对话前,要做充分准备,要有备选方案,多套方案可增加临场的应对;
(2)要注重关键对话的几处细节:一明确对话目的,二营造安全对话氛围,三从事实入手,四了解对方真实动机;
(3)关键对话中如果对抗升级,要着重观察双方的情绪变化,稳定自身之外,还应照顾对方的情况,避免引发抵触而导致失败;
(4)在非重大关键对话的事项上,把此关键对话人为分成上下半场。上半场用来做铺垫,下半场才进入话题正片,两场间隔不应太久,以免失去联动效果;
【二】电子毒品
1、看到很多幼儿和小学生,因为父母省事图方便,一个平板或手机就解决了童年的陪伴,各类小视频到电子游戏,从小就品尝到低耐受度的快乐;
2、也有很多成年人,不管是聚会还是泡吧,停下手中的活即成为低头族,让明明面对面的距离变成遥远;
3、不仅如此,还有大部分老年人,能坐下躺下必拿出手机,电视剧和小视频成为热门话题的来源;
4、自己抵不过这类电子毒品,直接物理规避卸载APP,虽然很少玩手机,但却也经常坐在电脑前另有诱惑;
5、下一步行动:
(1)理性看待电子产品带来的娱乐,过度沉迷并不是它的问题,要经常保持对它的坚守;
(2)电子毒品会导致学习时间变短,成为浅层学习,并且因为耐心不够而很难专注,所以要经常通过专注力检测来反查;
(3)要加强每日任务管理,保障有充分的待执行,避免过多的空闲无聊;
(4)收集各类折腾和兴趣点,用这部分的学习和好奇心抵抗电子毒品的诱惑;
(5)在完成每日任务后,电子娱乐的时间不超过40分钟,要刻意节制奶头乐依赖;
【三】疑惑“慢工出细活”
1、阶段回顾时,发现之前很多工作处理得比较繁琐,以特别慢也特别复杂的流程完成;
2、到后期看到自己的随着熟练度提升,那些事干起来就很流程化,并且完成得也很快,这正是我一直追求的“封装、清单化”的结果;
3、但是发现最初复杂的流程下,反而有详尽记录。而简化便捷后虽然执行更有效率,却因为精简而看起来不够“有用”;
4、像是为了便捷、熟练可持续清单化,精简掉了重要的东西。实际重要的仍保留着,只是少了“计算步骤”,难怪还要回到最初的“繁琐,慢工出细活”才行?但这会大大拖累进度,造成时间开销与效果收益的不成正比;
5、下一步行动:
(1)暂时维持目前的清单化,正因为封闭为流程,才能持续的执行。目前来说,能持续比质量好更优先,继续走“先完成再完善”的方向;
(2)在目前的基础逐渐增加时间投入,在流程最后加入“补充项”;
(3)为再次迭代流程清单做准备,记录当前的问题。已经记不清是第几个版本,不要指望一步到位,接受问题耐心进化;
【四】压力,是因为期待太高
1、与小伙伴交流,发现大家都会有对当前阶段的“欲求不满”,即使跨越到更高阶段也同样如此;
2、看到过很多作家和名人分享过,他们都有说过类似观点:人们总希望生活如愿,有各式各样的期待,可到头来一大部分期待会落空而备受打击;
3、于是我们需要不停地向前向上,以获得更多资源来满足自己的期待,达成后又会再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循环;
4、苦才是人生,因为只有期待索求而没真正享受当前所拥有。明知道要珍惜当前,却又很依赖欲望带来的驱动力;
4、下一步行动:
(1)对生活有所期待没有错,但期待太高会逼迫自己,所以会产生压力,要重视之前提到的“做好预期管理”的问题;
(2)暂时没有针对“期待过高”的答案,但又不可能降低期待。所以要从生活中开发缓解压力的方法,从这部分中和减负;
(3)缺失了很多社交,先从这一步开始改变,增加社交活动得多与不同的人互动;
【五】一种“中学生的幼稚”
1、平时关心时事,但并不会讨论这些,最近听到一些中学生言论,回想起自己曾经也如此这般;
2、这种幼稚有着特点,就是刚脱离小学生的胆怯,开始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还很以为自己的观点就是观点,完全没考虑长大后,真的会“吃过的盐比吃过的米多”;
3、虽然称这为“中学生的幼稚”,但并不仅限于中学生,现在的成年人里仍有很多——因为对世界有很多无知,而误以为已知即是所有;
4、下一步行动:
(1)在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人们都会犯“中学生的幼稚”,保持开放性思维是重点,并且要相信自己知道的并不绝对;
(2)不要听风就是风听雨就是雨,保护好自己的独立思考,捍卫自己的主动选择权和解释权;
(3)永远记住“敌对”在任何范围都存在,这个世界充满“斗争”,仁义仁慈但不能圣母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