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和他们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我们都有自己真实的感受,不同的是我们的感受很多时候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而孩子感受是用他们的“行为”表达出来的。
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反之亦然。
怎样才能让孩子的感受好呢?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并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具体为大家介绍四个技巧:
1、安静专心地倾听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以上四个技巧可以一起用,也可以分开来用。
下面是我在和女儿的相处中,所用到的其中部分技巧:
一、情景一:女儿丢了新铅笔
女儿:有人偷了我的新铅笔。
妈妈:哦。(用简单的词语回应)
女儿: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它还在我的座位上的。
妈妈:噢,是吗?
女儿:我已经是第三次丢铅笔了。
妈妈:哦,是这样啊?(用简单的词语回应)
女儿:从现在起,我离开座位的时候,把笔放到课桌里面就不会丢了。
以上是妈妈的处理方式,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第二天,但这次是爸爸来处理的:
女儿:有人偷了我的新削笔刀。
爸爸:你确认不是自己弄丢的?
女儿:没有。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它还在课桌上的。
爸爸:谁让你乱丢东西的。告诉你多少遍了,东西要放在课桌里面,你就是不听,你看现在丢了吧。
女儿:别烦我了。
爸爸:不许你这么说爸爸。
大家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妈妈的处理方式一方面没有引起和孩子的矛盾,同时也让孩子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二、情景二:女儿的好朋友兼邻居搬家了
女儿:我的朋友今天搬家了。
妈妈:哦,是吗?
女儿:是的,我还说今天去找她玩儿呢。
妈妈:你们在一起挺开心的。
女儿:是的,她是我最好的好朋友。
妈妈:失去朋友是挺难过的。(说出孩子的感受)
女儿:对啊,不过妈妈以后你可以开车带我去她的新家玩吗?
妈妈:当然可以了。
情景三:想吃冰淇淋的女儿
女儿:妈妈,我想吃冰淇淋。
妈妈:真希望咱家冰箱里有。
女儿:我现在就要吃,哼。
妈妈:听得出来你现在很想吃。(说出孩子的感受)
女儿:是的,我希望现在就能吃到
妈妈:那我给你变一盒出来吧,还是你最喜欢吃的牛奶味的,我假装拿着冰冰淇在吃的样子。(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女儿:哈哈哈。那我现在就喝牛奶吧。等下次妈妈买了冰淇淋我再吃。
而运用这些技巧和孩子沟通的前提必须是:认真、耐心、安静地倾听孩子的表达。很多时候,孩子看见或感受到你在认真听他说话,他的情绪就会好很多;而当他说出自己的困难或者感受时,我们若能及时与他们产生共情,让孩子的情绪平复下来,他们自己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