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45950/ee769edcecdd3add.jpg)
这是 清水一点通 日更的第 347 篇,希望能帮助到你。
如果你比较关注互联网崛起的几家企业,你会发现,京东绝对是一个异类。
当大家都卖盗版软件的时候,它坚持做正版。
当大家都在做平台的时候,它在做仓储。
当大家都在走轻资产路线的时候,它却往自己身上压担子。
完全是:不走寻常路。
特别是做京东物流,从今天看当然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但是刘强东在董事会提出这个战略意图的时候,是遥远的2007年。那时候,京东刚刚融资1000万美金,而刘强东就提出了这个超过10亿美元,当时无论是公司高层,还是投资人都觉得刘强东疯了,因为当时市场上的物流企业非常多,直接外包成本并不高。
刘强东的逻辑有两个:一个是从产品看,京东起家和优势项目是3C数码产品,如果交给第三方物流,很难保证物品能不能安全送到客户手中,想解决这个问题,要么用昂贵的顺丰速运,要么就是自建物流,显然命运还是把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妥当。另一个是从商业逻辑上看,一个明显能够改变客户感受的产品绝对不会太坏,算一算账过得去,马上干就没有错。
正是刘强东的这两个逻辑,让现在的京东站在了阿里电商唯一对手的位置上,而且和天猫淘宝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差异化竞争。
而在自建物流那年,京东全国年订单额只有5亿人民币,为了能够过董事会这一关,刘强东夸下海口2年内到达10个亿,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这个目标最终还是实现了。
现在的互联网明星企业的创始人似乎都有这么一段经历,那就是在选择的关口看清了产品客户的指数级增长,也许他没看清赚钱的模式,如马化腾看QQ,也许他没有看清商业逻辑,如小米看充电宝,但是他们始终没有下牌桌,直至把整个场子接管,这就是一种力量。
逆流而上,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有洞察。
讲干货,上首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