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5月30日。

下午的延时服务,看着一年级的学生经历近一月年的学习后身上那股认真做练习的劲儿,我很欣慰地体会到:教育,几乎是人成长的捷径了,而且极有可能是绝大部分人的成长的最好的方式。
快下延时的时候,我在班上聊了几句,我慢条斯理地说道:“你们真的很了不起!才学一年可以有这么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听说读写这么多的字,可以正确计算这么多的算式……要知道中班的小朋友学一个字都要用很久的时间”学生们听到我这么说都笑了,连忙回应道:“我们也是慢慢过来的。”随后下课放学,没有做过多的交流,是因为要教会学生珍惜每一天的学习时间。
事实上,我们很少用了不起去评价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总是担心她们会骄傲,会自满,会目中无人,所以,我们也总是忽略常识,经常性工作中的教学的碾压了教育,舍本逐末。
其实,“双减”是给学生的应试学习松绑,也是给老师的应试教育松绑。时代向前发展,对义务教育在培养人才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今现状确是,很大程度上我们的理念还是停留在应试的层面,与其说是育人不如说是育分。
课堂上,我们总是强调要听话,而不是有办法让学生自我规范行为;我们总是强调要认真听讲,而没有办法使学生真正领悟学习的意义;我们总是把分数同梦想捆绑起来,而没有办法给学生以真正的梦想之启迪;一切以成绩为中心的努力,也应当是教学目标,但肯定不完全是所有的教育目的。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教育应当尊重学生差异,并尽可能最大化地使之成为“最好的自己”。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警惕并摒弃教学压倒教育的方式,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质,人格特点,内在潜能。
或许有人会立马反驳,没有分数,如何体现教育成果。当然,分数的获得其实也体现了教育的成功与否,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我们应当了解到,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自我教育的力量,如果能调动这一部分力量,于生于师,都将会使教育上一个台阶。
所以,我们在意分数,我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追求上游,我们更明白努力时过程的意义;我们力争突破,我们更懂得持续发展的重要。
总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育人而不是育分,教师的观念要迭代升级,不断学习,用自身的一切努力去造就更美好的自己和自己的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