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已经去世十八年了,后来我很少梦到他,每天忙着上班,忙着管娃,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很少记起他。
但清明节,春节,中秋,父亲节这些节日一到,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他。
清明节去给他扫墓,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如果现在他还活在,也会带着孙子和外孙女到处遛弯吧,他那么喜欢小孩子,一定回把小家伙们惯的不成样子吧。
春节时全家人聚在一起,也会提到这几年的日子好多了,如果他还活在,也会和别的老年人一样有悠闲而安静的生活吧。
母亲总说我对两个儿子,比不上我爸小时候对我,他那时候那么爱我,不论干什么总要拉上我,如果我不去,他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从外面,回来总是要给我带好多吃的,也不管我喜不喜欢。
这些我倒不怎么记得了。我记得上初中后,家里经济不好,他又没什么工作,我们关系很平淡。那时有很多的朋友和可玩又好玩的东西,那有时间和他成天在一起,加上零用钱也是母亲给,少了这层“提款机”关系,相处更是平淡。
到了高中,我们的关系甚至还恶化了一些,我觉得他不负责,他觉得我桀骜不驯,每天的交流也就仅限于回家打个招呼,就算在张桌子上吃饭,也不过是他问我答,我敷衍的态度一目了然,他也就渐渐沉默。
现在还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那年正月初一,他带我和姐姐出去逛,走到街上看到卖甘蔗的三轮车。那时细细长长的甘蔗对我们还是稀罕物,看到削好的甘蔗,我和姐姐都特别想买一根。
大过年的,想吃甘蔗,这个愿望在我们心里觉得一点也不过分,非常正常。于是便央求他买,可不知道那天怎么回事,平时对我有求必应的他,那天就是不给我们买。
我自然是很失望,姐姐亦然。当失望积累到足够多,怨言和牢骚就不绝于耳。我们一路走,一路唠叨,说他小气,说他不爱我们,连过年了都不给我们买甘蔗,说他就知道自己留着钱打麻将,却却不愿给我们买。总之,絮絮叨叨唠叨了整整一路,那天他的脾气分外的好,只是很沉默的走在前面,没有像往日那样吼我们,也没有表现出生气或是愤怒,就那样沉默的走了一路。
现在想来,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发脾气,恐怕也是有些是内疚和自责,孩子要吃甘蔗,这并不是过分,可自己却没有办法满足他们。当我现在也成为一个父亲后,当我明白了一个中年男人所要面对家庭的责任和重担后,我也就理解了父亲。他不仅要面对自我的失败,还要在过年时无奈于儿女们的讥讽。
这种明白也让现在的我感到内疚,也许孩子总是在不经意间伤害父母,却要很久很久以后才会明白。还是孩子时的我并不会原谅他当时的所作所为,只是现在我也成为父亲,我终于开始以另一种视角,去代入他的所作所为,这种理解就显得顺理成章和充满自责,可又有什么用呢?
剩下的回忆都很琐碎,记得小时候他可以用木头给我削出很精致的木剑,可以找了很多材质上好的木头架子给我做弹弓,让我在小伙伴面前倍有面子,用自行车载着我去河边给养的蚕宝宝们找桑叶,在莲湖边上用自己做的渔网陪我捞一早上鱼,和我一起养三条狗,一块给狗打理毛……很多记忆原来也并没有我想的那样彻底消失,当用心去想时总还是能想起来的。
小时候的爸爸无所不能,成长时的爸爸渐渐平庸,等到终于懂得一个父亲的骄傲和痛苦时,却发现他已经离开很久,久到不到一些特定的日子都不会想起他。
我不是一个很喜欢回忆的人,但在我已经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后,在这个只属于父亲的节日里,我还是想起了他,尽管这种想念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也许也单单是想起,之后还是要继续在琐碎生活中遗忘,等到下一个节日又再次想起。
这也没什么关系,特定的想念也是想念。父亲,家中诸事皆好,愿你的魂灵在地下永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