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炭

作者: 81e870891199 | 来源:发表于2021-10-10 13:59 被阅读0次

      现在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担炭是干什么了?可我们这代人,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柳林镇担炭是每一位成年男子,必须要做的一种日常家务活。当年我住在柳林的姥姥家,所以我对担炭这种体力活,有着切身的感受,至今仍记忆犹新。

      五十多年前的柳林还只是离石县所辖下的一个古镇,柳林街道是镇政府所在地。人口大概只有一万五六。当时的柳林镇,可以说在晋陕蒙三省,黄河中游两岸的众多城镇中,算是一个物产丰富、商贾云集、人杰地灵的繁华之地。这里镇容整洁、街巷布局紧凑合理且每条街巷都能互连互通。一幢幢灰砖坡瓦的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恢宏大气、古朴典雅。

      镇子上有许多的能工巧匠,还有不少精明能干善买善卖的小生意人,他们分散在大街小巷的店铺里,用公私合营的模式,支撑着柳林街道的四季繁华。

      尽管那个时期,多数家庭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但也免强能够满足低水平的温饱。

      柳林街道的地方小吃很有特色,各种食品做的既精致好看又可口好吃。这得益于柳林镇的家庭妇女,多数都是聪明伶俐且吃苦耐劳。过日子会精打细算、粗粮细作,她们能用简单的食材做出色香味俱佳的各种美食。

    柳林人做饭用的火灶和其它地方不同,这里的灶台分前火后火,而且前小后大,烟道建在大火圈的后边。所以前火灶的火苗要小一些,做饭时前火圈上座口小铁锅,主要用于熬粥炖汤。后火灶火苗大,火圈上可以座口大铁锅,一般用于蒸、煮、炒、烧或烤。而且多数家庭都会有两个这样的灶台,一个灶台筑在室内,冬季可以边取暖边做饭,一个灶台筑在房外的墙根处,因为夏天天热,所以这个灶台只有在夏季才使用。房墙边除了火灶,家家户户门口边、房檐下、窗户底还有垒着一个不小的炭仓仓,用于储存烧火用的煤炭。

      柳林产煤,而且煤质好易燃烧。在当时人们好像不熟悉什么是4号煤什么是5号煤。只知道柳林街道附近有两座煤矿,一座是矾水沟煤矿,距离柳林街道约有七八里路。一座是小沟煤矿距街道有十几里的路程。

      那时的孩子因条件所迫,十岁以后就要帮助家里的大人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女孩子帮助母亲洗衣服涮锅洗碗,男孩子要帮助父亲担水担炭拾柴火。

      我小时候因为长期住在柳林姥姥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是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也和其他家的孩子一样,从十一二岁就开始帮助姥爷担水担炭,所以我熟悉担炭这种需要体力才能完成的市民生活。姥姥家住在柳林的上街道,离矾水沟煤矿相对近一些,所以在这一片居住的市民,一般都是去矾水沟煤矿担炭。

      开始由于我年龄小,只是担着两个小筐子。从家里出发后,向西走一百多米就到了二旅馆巷子,沿着这个巷子走不远就是汽车站。跨过307国道有一条由北向南的简易公路,顺着这条公路直走,就到了一条大河河边。

    这条河的源头来自三个方向,南边来自中阳县,东边来自离石县,北边来自方山县,所以在离石县境人们称此河为三川河。水流经离石的交口镇以后,三条河的河水合并流入柳柳境内的一条大河里。河水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顺势而泻一路西奔后汇入黄河。所以这条河到了柳林镇后,变得水流湍急四季从不断流。

    担炭就要通过的这条河,因为对岸的村子是锄沟村,所以当地人习惯称这一段河叫锄沟河。到了冬季人们会用树桩在河上搭建一座可以通过汽车的木桥,到了夏季因为随时可能会发洪水,所以人们就临时搭建一条窄窄的,一次只能供一个人单独过河的木板便桥。到了春秋两季因水量相对稳定,河面变得比冬夏两个季节要宽一些,过河的路就改成了踏石。不知道现在的人还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走踏石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走慢了不行,因为太慢不好掌控身体的平衡,容易掉在河里。走快了也不行,太快脚步踏不上点很容易滑倒。特别是肩上担着担子,更是要眼明脚快,只有两只脚稳准实的踩在点上才能安全通过。

      过了河就要爬一面坡,继续沿着这条修在半山坡上的公路前行。说着是一条公路,那个年代汽车很少,所以这条路也鲜有汽车行驶,只有一些拉煤的马车、驴车和人拉的平车吃力的路上来往穿梭。这条路的路面起伏不平,线形弯弯曲曲,加上常年有各种拉煤的车辆通行,所以路面的颜色是黑的。过河以后顺着这条路大约再走半小时,就到矾水沟国营煤矿了。这个矿按照现在的标准衡量,恐怕年产还不足三万吨。我出于好奇曾跑到井口看过,井口的口径只有两米左右,井架也只有三四丈高,吊煤的铁板笼子一次能吊起的煤,看着也只有四五百斤。

    快到煤矿井架处,大约有四五百米的地方,有一个简易的磅房,担炭的人先要在这里买炭票。炭票的面额分一角,二角和三角。给了钱拿上票才能转身到矿区的煤场里等着为自己的两个筐里捡炭。炭为什么要用手一块一块的捡呢?因为块煤好烧,所以来担炭的人都是用手,一块一块的给自己的筐子里捡块煤。如果让站场的工人用大锹给你的筐子里蹭煤,装入筐里煤一定是粉状一样的面煤。所以来担炭的人都是自己捡块煤。捡好以后还不能担走,要等站场的工人过来检查,看你筐里煤的斤称是否与你的所持的炭票金额一致。他们一般只用目测筐里的煤,他觉得多了,就会用脚把你的筐踢一脚,这一脚下去,会把你捡到筐里的炭踢掉不少,如果觉得还多,他就会动手提起你的筐子倒掉一些煤,觉得差不多了才肯让你把炭担走。在我的印象中这个站场的人,在这个时候他权力不小,经常脸色凶巴巴的,对捡炭的人态度十分的不好。当然也有人想方设法的和他套近乎,常有一些人点头哈腰,笑着脸眯着眼给他递支烟,当然目的很简单,希望他能高抬贵手,让自己沾点光多担上一些炭。

      担炭一般都是早晨天刚蒙蒙亮时,就起床挑着筐子动身,只有这样才能赶在天大亮以后人就到了煤矿。这时矿工开始下井,生产即将开始。因为担炭的人多,每一位来担炭的人又都想担到一些块煤。所以人们都是早早的就来到煤矿,到了后分散围在煤场的煤堆旁等着第一笼煤倒入煤场。这时大家都会不管不顾、争先恐后的弯下腰低着头两手不停的,抢着给自己的筐里捡块煤。来的早捡块煤的机会要多一些。我年龄小个子矮力气不行,每次只能担一毛钱的炭,约三十来斤。就这也要在中途歇几歇才能把两半筐炭担回家,往返一趟得三四个小时。担炭这种活每周都要干一两次,开始觉着好玩,时间一长就成了负担,但已经成为自己必须完成的一项家庭任务,再苦再累也的干呀!

      大概干了三四年,我就从柳林回到了离石与父母一起生活。担炭这种活也再没有干过,现在回忆起来,觉得那个年代老百姓的生活,真还是有苦有甜也有趣!

      现在柳林县的矾水沟煤矿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智能化矿井,年产原煤应该有上百万吨,因为该矿产的煤是国家稀缺的优质焦煤,柳林人骄傲的称这种煤为熊猫煤,每吨煤的售价应在两千元上下,该矿早以成为柳林县的骨干企业,继续为国家和当地的老百姓造福。

    现在人们的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烧水做饭都是用气用电,冬季取暖也有了集中供热。除个别边远农村外,担炭这种劳动已经成为一代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内容。我也是闲来无事把这段担炭的劳动生活记录下来,希望与同龄人共享!

                      二零二一年十月十日

   

   

相关文章

  • 担炭

    现在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担炭是干什么了?可我们这代人,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柳林镇担炭是每一位成年男子,必...

  • 担炭歌

    谋生莫担炭,炭佬是穷汉。 半夜就起床,天光喊饭晏。 上坡喘如牛,下坡一跤绊。 手忙抓碎炭,心急脸冒汗。 口里咒买B...

  • 担兰炭

    担兰炭 每逢回家和父亲一起吃饭,在自家的小灶火,也不用桌子,炒了菜就锅里直接吃,此时和父亲边吃边聊,父亲的话匣子就...

  • [英利好学]绕口令

    1.宽扁担,短扁担,宽短扁担担焦炭,短扁担担炭沉甸甸,宽扁担担炭肩不酸。 2.洞庭湖上一根藤,青青藤条挂金铃,风吹...

  • 我们队里的梦脑壳

    他十一岁而孤。为了生计,他十二岁收鸡毛、卖冰棒、担脚炭、做锯匠、学木匠。十五岁下煤窑、斫杂木、砍树卖。因不...

  • 回文

    原句: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 担 担 面

    北京新学道金泉书院 六年级 郁若翔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北京的烤鸭、南京的鸭血...

  • 如何正确区分:清香型、浓香型永春佛手? | 研茶 6

    因为原来是用炭烘焙的,有炭香味,所以有的也称“炭香型”,现在大都用电烘焙了,和炭焙一样具有“炭香味”,也习惯上称“...

  • 2017-07-08

    雪中送炭,贵在真送炭,而不是语言劝慰。 炭不贵,给的人可真是不多。 ​​​

  • 大路上,两旁的梧桐树缓慢地往后移动,走了半小时了,一辆车还没有。“咦,这棵树怎么还在这?”一颗刻着“猪”字的高大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担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zt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