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感悟精进思维家庭教育
《扎克伯格:从零到百亿的商业思维》读后感

《扎克伯格:从零到百亿的商业思维》读后感

作者: 小吏晓说 | 来源:发表于2022-05-07 07:23 被阅读0次

《扎克伯格:从零到百亿的商业思维》读后感

买回来的那套“揭秘财富”系列丛书,其实是12本亿万富翁的故事,之所以说是他们的故事而不是人物传记,确实是因为书中讲了很多他们的故事。

光看封面,这12本书中的12位人物,有10个人我“认识”,不管是名字还是他们创造的企业和产品,我略知一二。可唯独有2个人,我连名字都没有听过。

一个是贝佐斯,一个是扎克伯格。人都是愿意先接受比较熟悉的事物,读书也一样,所以,我选择先读那些“认识”的人。当把“认识”的10个人读完后,昨天读完了“扎克伯格”,今天开始读“贝佐斯”。

可是从昨天读完扎克伯格后,到今天早上睁开眼,我脑海里一直充斥着“马克.扎克伯格”的名字。说实话,他这被翻译成中文的名字,的确不是很好记,我往往需要翻开书的封面,确认一下自己念出来的这几个字的顺序是否正确无误。

名字不好记没有关系,他的成长经历我倒是“过目不忘”:

1984年出生于纽约富人区,犹太人。从小对电脑就充满了深厚的兴趣。10岁那年,他父亲送给他一台电脑,母亲给他请了电脑家教,每周上电脑课,开始学习电脑专业知识。

12岁开发了Zuknet网络通信软件;17岁设计Synapse音乐播放器;18岁拒绝微软年薪95万美元的邀请,进入哈佛学习计算机和心理学。

20岁和同学在哈佛寝室中创立了Facebook;26岁被《福布斯》评选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净资产40亿美元;28岁时身份175亿美元……

扎克伯格这样一个天才电脑,一个考进哈佛却因创业Facebook而退学,走了他自己崇拜的偶像比尔.盖茨同样的道路,短短10年,他就已经和自己的偶像比尔.盖茨平起平坐,并一同从事慈善事业了。

扎克伯格的成长对我的冲击力,是这一套丛书人物中最大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最年轻,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创业最快、成功最快等很多因素,冲击我的主要是他的原生家庭。

扎克伯格的父亲是一名牙医,母亲是一名精神科医生,生活在纽约富人区,是典型的犹太人家庭。他的父母在他呱呱坠地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他将会成长为世界亿万富翁。

但是扎克伯格的父母却是伟大的父母!因为他们支持扎克伯格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儿要求孩子读书。

试想:全世界每天朋多少个小孩子会迷恋电脑?又有多少个家长会支持孩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全世界有多少个孩子能在10岁年纪的时候获得自己的专属电脑?

仅这一点,扎克伯格的父母已经领先了绝大多数做父母的人。

哈佛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啊,有多少孩子和父母都把哈佛当成整个求学阶段的终点。可是,扎克伯格却在四年大学未学完的时候,选择退学。

就算孩子是天才,就算家里有矿不缺钱,我想不管是父母还是学生本人,大部分都会选择哈佛毕业再创业吧,毕竟念哈佛只需四年的时间,而创业可以有一辈子的时间,不是吗?

可是扎克伯格却和比尔.盖茨一样,觉得商机比学业更重要,毅然选择退学。他自己做出的决定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如果这样的决定,遭受到父母的强烈反对,那将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结局呢?

我的儿子今年11岁了,回想一下教育他的过程,除了学架子鼓是他自己喜欢的,也一直在坚持外,更多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培优和没有目地的玩耍上了。

我的儿子也喜欢电脑,相比于扎克伯格喜欢电脑编程,我的儿子似乎更喜欢电脑游戏,话说又有几个孩子不喜欢电脑游戏呢?我尽管不反对孩子玩电脑、玩游戏,但似乎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加担心孩子的视力。

书中没有讲扎克伯格小时候痴迷于电脑的时候,是否有过痴迷于电脑游戏的时候,只讲到他经常性在电脑跟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是通宵达旦,试问:如果是我的儿子,我会不会“视而不见”?

扎克伯格的父亲在发现儿子喜欢电脑的时候,不是像我们一样担心孩子因电脑而荒废学业,不是担心孩子会因电脑而成近视眼,而是对孩子的兴趣进行引导和培养,不仅买了一台电脑回来给孩子,还给孩子请了一个计算机家教。

有了电脑后的扎克伯格,每天都只闷在屋里,让他的母亲担心他会不会得自闭症。而他母亲的担心,并不是体现在阻止儿子痴迷于电脑的行为上,而是通过自身已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引导儿子去认识更多的同龄朋友……

天才固然有天生的某些才能,但不可否认,天才的父母一定是有极其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我当母亲发后,在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其实并不是拼命把孩子放在跑道上,而是父母必须先跑上很长一段时间,才有可能把孩子带到优秀的起跑线上。

如今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我拼命的读书、写文,就是希望自己能挤上那些优秀的跑道,然后带领两个孩子站在优秀的起跑线上。

名人的成功不可复制,但名人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是可以效仿的,只要我们的思想改变了、思维方式改变了,行为和言语自然就会改变,那么孩子的成长道路也会相应改变。

我深信:边学边改,一定比不学不改要来得更优秀!

自勉!

2021.12.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扎克伯格:从零到百亿的商业思维》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ca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