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00年前,有科幻小说讲世界将被一个小小的四方体统治,它控制着人们的衣食住行金钱时间,让人们变得失聪失明甚至失去大脑思考的能力,听不到身边亲友的话语,看不见远处美丽的风景,工作睡觉白天黑夜都离不开它,抱着它的时间比抱爱人还长……
这部小说可能会被评为上世纪最不靠谱作品之一,即使那时已有凡尔纳和威尔斯奠定科幻的基础,诺贝尔物理奖也已授予了无线通信发明家。
今天,这一切成为事实。那个统治者的名字就是:手机。
我们没有任何反抗,俯首帖耳,乐在其中。直到这种生活延续至我们的下一代,孩子们捧起手机放不下,书本扔一边,作业无心做,考试成绩直线下降,我们才意识到有问题,此时却走向另一个极端,严厉批评,严格禁止,要用家长的铁腕把孩子的生活扳回正确的路上。
于是,手机又成了家庭战争的导火索。只要家里有半大孩子的,谁敢说自己没跟孩子进行过手机争夺战?谁敢说没为买手机、用手机、没收手机等发生过口角?(若真的没有,请你务必在文后留言,小编认你是个汉子,或者女汉纸~)
手机恐惧症
如今为人父母的这一代,小时候有木有被没收过课外书?有木有因为打游戏被批评得灰头土脸?结果呢,曾经的“看小书”现在被倡议为提升阅读量,曾经的网瘾少年如今成了电竞英雄。
一部手机就是一台便携电脑,海量信息、多种功能、便捷服务,不管是新闻、历史、哲学、艺术,还是文学创作、网络小说、影视剧、小视频等,总有一款能引发个人兴趣。成人比孩子更有自制力,还刷得不亦乐乎,怎能苛求孩子?反过来说,若一个孩子对所有这些都不感兴趣,那他还会对什么感兴趣,你所期待的枯燥的课业学习?
所以说,首先要有正确认识。你把手机视为洪水猛兽,它就可能真的变成你家的洪水猛兽,一触即发,战争无时不在。而孩子心智不成熟,容易冲动,那些因老师、家长没收手机,孩子愤而跳楼的新闻报道,都属于这种极端案例。你不神经过敏,把手机看做平常的应用工具,是与电脑、辞典、百科书籍一样的工具,它才可能合理地为孩子所用,如在线阅读、咨询信息、搜索题库、核查作业、准备作文素材等。
手机依赖症
事物都有两面性,手机也是把双刃剑。
它简便好玩易操作,自带成瘾属性,对缺乏自制力的少年儿童有着超强的诱惑力。而孩子们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手机的危害性就格外强烈。因此我们既要消除手机恐惧症,也要警惕手机依赖症,这才是对手机全面正确的认识。
科学小贴士
一、危害视力
连续玩20分钟手机,孩子的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视状态,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泪膜破裂时间正常值为15—45秒,少于10秒为病态),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
二、影响身体发育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的一项测试表明,儿童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英国《每日邮报》指出,儿童使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手机依赖症,还会导致运动功能低下、身体发育推迟、颈椎及脊椎变形等后果。
三、影响思维发展
调查数据表明,过度接触电磁波辐射对儿童认知能力会产生一定影响,出现情绪化、行为怪异、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上课爱走神,小动作多,与伙伴相处也容易冲动。
四、影响心理健康
沉迷于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交兴趣降低,孩子在学校更容易表现出焦虑、抑郁、自闭、社交障碍、违纪行为、攻击行为等。
合理使用手机
早在2016年,我国首份儿童安全研究报告数据就显示:国内3—6岁的幼儿中,手机接触率已经高达91%;到了9—10岁,已经和成人使用行为相差不多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普及一个常识:1—3岁孩子不要接触手机!3—6岁孩子不要接触手机游戏!
这里所讲的合理使用手机,只针对7岁以上孩子。那些一忙碌就把手机丢给娃,还窃喜世界马上安静下来的年轻父母,面壁10分钟先~
敲黑板划重点,家长们分步行动起来——
实用小贴士
第一步,认可手机的正面功能。
7岁孩子已开始叛逆期,不宜强势打压,以免影响沟通效果。视手机为常规应用工具,下载一些App如作业帮、自习室等,引导孩子使用学习功能。
第二步,共同制定使用规则。
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远比强迫他执行那效果要好得多。何时使用手机,使用的次数,使用的时长等,全都做好约定。相应地要有奖惩措施,累计违反或坚持做好的,还可有进一步的奖惩后招。但奖惩须是孩子能接受、最不想被罚或最想得到的实物及行为,如零花钱、旅行、家务劳动等。
第三步,坚决执行所定规则。
言辞可以是温和的,态度必须是坚决的。并且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坚持不懈地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第四步,培养其他娱乐兴趣。
学习之余,孩子也需要娱乐,唱歌、跳舞、绘画、读书、参与社会实践等,还可以报名参加我们壹小沙的综艺节目如《明日学院109》,都能培养其兴趣爱好,从而转移对手机过强的注意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