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从来不应当被遗忘,那些残破壮烈的灵魂还在故地飘荡。从前,我只知道,家乡的那座山叫拐子山,听老人说,山的名字跟似乎跟一个拐子有关系。一直到这座山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我也没有很认真留意过这里。
我想不通,一座平平无奇的山,被开发成公园,有什么意义,后来,我一个人去那里远足,才发觉这里建了烈士陵园,公园的另一处出口也摆上了孙中山先生的雕像,我当然认识孙中山先生,然而让我震撼的,是一片常青松的深处,有着许多无名烈士的陵墓。烈士馆在最上方,它的两边有浮雕,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滦州起义的情景,从最上方下来,就会看到正中间规规矩矩地摆着一块大石碑,石碑右侧有对辛亥革命详细的介绍。
再往下走,就会看到左侧花草深处有冯玉祥的半身雕像,他就是我的祖先,一位参加了滦州起义的军阀。我猜,很少人知道滦州起义,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民主革命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驻河北滦州的新军第二十镇协同第六镇计划举兵响应。1912年1月3日,中国同盟会会员王金铭、施从云、白雅雨率滦州新军宣布起义,通电全国,宣布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推举王金铭为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白雅雨为参谋长。1月4日,起义军发表檄文,声讨满清政府,准备攻打京津。后因满清政府的镇压,起义不幸失败,大批革命志士被捕。王金铭、施从云、白雅雨等人壮烈牺牲。滦州起义虽然不幸失败,但因滦州迫在京畿,起义大大动摇了满清军心,大长了南方革命士气。革命潮流南北呼应,对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李大钊在他的五峰游记里也记载过滦州起义:我们那晚八时顷,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早晨曙光刚发的时候,到滦州车站。此地是辛亥年,张绍曾将军督率第二十镇停军不发,拿十九信条要胁清廷的地方。后来到底有一标在此起义,以众寡不敌失败,营长施从云王金铭、参谋长白亚雨等殉难。这是历史上的纪念地。
一路上,我心痛又惋惜,这个地方,寂静了很久从那次革命以后,似乎一点痕迹都见不到了,要不是因为有后人的开发,甚至都不会有人想起这个地方。历史和英雄,都不应该被遗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