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二笔记24
原文: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注释:
戏论:谓错误无意义的言论,即违背真理、不能增进善法而无意义的言论。
名相:名,指事物之名称,能诠显事物之本体。相,指事物之相状。以名能诠显事物之相状,故称“名相”。
译文:
阿难又说:“这妙明见性,既然其性决定不属自生,我现在想应当是从因缘生,但心中还是未能明了,请问如来,这个见性真常不生不灭的义理为何合于因缘性性?”佛说:“你说见性当是因缘而生,我再问你:你现在是因为见到了明、暗、空、塞等境相,见性的作用才现前。那么,此见性是因为有‘明相’为生因而有见性作用的生起,还是因为有‘暗相’为生因才有能见生起?是因为‘空相’才有,还是因为‘塞相’才有?阿难,如果是因为有‘明相’为生因才有见性作用的生起,那么见性就应该不能看到‘暗相’;如果因为有‘暗相’才有,就应该不能看到‘明相’。如此类推,乃至以‘空相’、‘塞相’为生因的情况同于因有‘明’、‘暗’二相的道理。还有,阿难,此见性是因为缘于‘明相’而有见性作用的生起,还是因为缘于‘暗相’而有能见生起?是缘于‘空相’而有,还是缘于‘塞相’而有?阿难,如果是因为缘于‘空相’而有,还是缘于‘塞相’而有?阿难,如果是因为缘于‘空相’而有能见生起,应该不能看到‘塞相’;如果是因为缘于‘塞相’而有能见生起,应该不能看到‘空相’。如此类推,缘于‘明相’、‘暗相’的情况同于缘‘空’、‘塞’二相的道理。你应当了知,这精觉妙明的见性,非是因生,非是缘生,也非是自然而有;也不能说不是因缘,或不是自然;本没有非与不非,也没有是与非是;它出离一切妄情计度之相,又圆融一切法,全体法界,不一不异。你怎么在这妙明真性中,仍依识情妄想用心,以世间的戏论名相而去分别真性呢?如同以手掌去捉摩虚空,不过徒自劳苦,虚空怎么会随你去执捉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