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夫见闻》162
在成都市石拱古桥的建筑大家族里,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当属华阳二仙桥。
说二仙桥位列置顶,它是当仁不让的。没有哪一座石拱桥能说是第一。
二仙桥,有一个美丽、植入深刻文化内涵的传说。
当年大桥建好后,特请知县大人踩桥剪彩后,方能启动通行。
殊不知,捷足先登者不讲什么规矩,不请自到。
就在知县大人上桥剪彩前一刻,有二个叫化子大摇大摆地上了桥,未等上桥去制止,一阵风后,二人不见踪影。
当时人们才恍然大悟,是神仙先期到来踩桥剪彩。故命名为:“二仙桥”。
此桥又名为:二江寺桥。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15158/c72927c6ad7a483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15158/b21c915555eab88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15158/a1e1a3dc36db951a.jpg)
因离桥不远处有座远近闻名,香火很旺的二江寺,所以因此而得名。
二江寺桥(二仙桥), 位于成都天府新区华阳街道锦江(府河)与江安河交汇处。
2002年,被列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天府新区唯一高级别文物保护单位。
二仙桥,建于清道光5年(1825年),清光绪2年(1876年)重䢖。民国7年(1918年)又进行了维修,距今已有200年左右历史。
横穿华阳镇的锦江和江安河,为境内数万亩良田提供了自流灌溉之便。
过去两岸百姓鸡犬之声相闻,往来只能靠艄公摆渡。如遇洪水,渡船停开,望河兴叹是唯一选择。留下的只是“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洪荒景象。
同时华阳,也是著名的水陆要冲,是通往彭、眉、犍、嘉的重要驿道,传递交换文件的驿站,称为二江驿。
建筑特征和建造技艺,二江寺古桥,堪称完美。
长约118.5米。桥面宽7.45米,中孔宽度7米。两侧孔跨度依次递减,形成折线形桥面。 为减杀水势,桥墩建有巨大鱼嘴。
古桥主体为红沙条石砌成,拱底镶嵌部分青砖。
形似长虹,跨越锦江正流,古朴、气势、优美。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蜀州(崇州)任职时,曾到过二江寺,留下了《广都江上赋》“微波不摇江,纤云不行天”的著名诗句。
又在《夜宿二江寺》诗中,记述了当时的情景:“鸡鸣原前风折树,夜到双流雨如注”。
可以想象,二江寺当年的名气之大,锦江宽阔之美,二江寺桥建造的价值之高。
将近二百年来,二江寺古桥,成为造福两岸百姓的福址。
大桥弯腰驼背、面对岁月的风霜雪雨,坚强地托起了两岸一代又一代人民的生存梦想;
将两岸人民的幸福、希望连线一体,送到每家。
当地政府为保护这座古老石拱大桥,多年前就停止了桥的交通功能,让桥彻底“退休”。并将右岸水系打通,以减少主桥墎在洪水季节的压力。
同时又在离大桥平行百米的锦江之上,建起了一座十分现代、潮流的新桥,供百姓出行使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15158/df1ea05efe03218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15158/f9c82f5aedfbed0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15158/ace5fce09dbb424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15158/ae2367098eaecd53.jpg)
站在桥上,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一幕幕当年建桥、历久百年洗礼而仍屹立于此的场景由远而近涌来……
遥远的当年要修这么一座桥,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多少工匠为此付出牺牲,多少仁人志士捐款捐物,为了这座桥而殚精竭虑。
穿越时空,我听到并看到了:
修桥石头料埸的吆喝声;
运送石材,艰难困苦的抬杠画面;
桥梁施工现场,断水挖基础的辛苦劳累画面。
每年洪水季节,桥墎经历冲涮,洪如猛兽的坚持坚守画面。
桥下滚滚江水,拍打岸边,一浪高过一浪,发出轰隆轰隆的响声。
二江寺的钟声仍在敲响,千年古刹香火仍在延续。
历史就是如此,
一代又一代传承。
记住了前天,
保护了昨天,
才有更好的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