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萧抡谓:书是甘泉

萧抡谓:书是甘泉

作者: 小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24-01-28 10:18 被阅读0次

萧抡谓:书是甘泉

读书有所见作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书是流入心田的甘泉

很遗憾,诗人萧抡谓的生平不详,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他写的这首诗却足以使万千读书人牢牢地记住他的大名。

这首诗语言平易,就像是与人平常说话那样,没有任何的书面气息。从艺术的角度看也许算不上诗中的上品,但是,诗人提出的观点却很值得玩味。诗人写的是“读书有所见”,但是开篇并没有写书,而是从“心”入手。在此,它用了一个比喻,把“人心”比喻成“良苗”。庄稼没有吐穗前叫“苗”。一棵小苗能否长成硕果累累的庄稼,得看它是否会及时地得到泉水的滋润;一个人的心灵能否健康地成长,也要看它能否有义理的滋养。

“义理”,是指意义与道理,它是“养”心的灵丹妙药。“义理”从何而来?从书中来。至此,水到渠成,诗人引出主题——“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它告诉我们读书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激发人的想像,启发人的思路,即“有佳想”。二是能够使人耳聪目明,不致于一叶障目、面墙而立。

最早把书比喻成泉水的是曾巩,他在《冬望》一诗中说:“南窗圣贤有遗文,满简字字倾琪瑰。旁搜远探得户牖,入见奥阼何雄魁。日令我意失枯槁,水之灌养源源来。”(参见本书曾巩读书智慧)。曾巩认为,读书让自己不断地发现埋在书中的珍珠美玉,它们又像源源不断的泉水,流入自己干渴的心田,从而使自己日渐丰润起来。不过,把书比喻成泉水,最著名的诗应该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写的《观书有感》之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尤其是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虽然,曾巩、朱熹两位大家都曾把书比喻成泉水,但是,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萧抡谓的这首小诗,语言明白晓畅,而且指出的读书的两个好处,也有独到之处。

相关文章

  •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 ...

  • 窝在书里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摘自清代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一两天如果不碰书,确实感觉生活缺...

  • 古人笔下的劝学诗词

    01.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劝学》 02.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

  • 摘录

    读书有所见作 清代.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 深思之后,请坚持自己

    图文/读书少的丝瓜 读书有所见作 作者:萧抡谓(清代)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

  • 2022年5月书单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萧抡谓(清代) 01《刻意练习》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

  • 走出读书的焦虑

    宋代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清代萧抡谓更进一步做诗云:“...

  • 最美阅读时

    清朝文人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

  • 诗意生活:#每天背首古诗词#00018《​读书有所见作》

    文丨璞玉温润 诗&图丨网络 ​ 读书有所见作 萧抡(清) ...

  • 李圣佳,《梦华录》里萧谓忌妒顾千帆啥?

    李圣佳在《梦华录》里演的是萧谓,顾千帆的弟弟,因为萧钦言喜欢顾千帆,把很多资源给到顾千帆,这令萧谓很是不爽。更不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萧抡谓:书是甘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jw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