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鸡蛋和咖啡豆
一口气把《反脆弱》398页读完,意犹未尽。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一本可以颠覆你世界观的书,一本你可以受益匪浅的书。里面讲述的内容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从高端的投资理财到人人关注的养生瘦身,从巧妙地识别江湖骗子到选择稳妥的医疗策略。
《反脆弱》封面理解读懂全书不难,但要理解三个关键词——脆弱性、强韧性和反脆弱性,前两者比较好理解,而反脆弱性一词是作者的创新性思维,而正是它将为我们从一神秘领域开启一扇天窗来鸟瞰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而一则故事能很好描述这三个关键词,给大家分享一下:
有一个女孩子的父亲是个厨师,有一天女儿向父亲报怨道现如今的社会生存压力如何大,求职如何困难,自己是多么烦恼,父亲听后就把女儿领到厨房,在三个锅里分别加上一些水,点燃炉具,并在一个锅里放入一个萝卜,一个锅里放入一个鸡蛋,一个锅里放入已经压成碎面的咖啡豆,等水开过了一会儿,将萝卜从锅中捞出盛入一个盘子,将鸡蛋盛入一个盘子,将煮好的咖啡盛入一个杯子,然后问女儿,“你看到了什么,女儿笑答没什么,这个厨师又对女儿说,你摸摸这几样东西,女儿摸后说这是热的,父亲把鸡蛋剥皮后说,在进入热水之前萝卜是硬的,可在热水中捞出后它却软了,鸡蛋在煮之前里面是液体,可在热水中煮后它的里面却结实了,最神奇的是咖啡豆,它连水都改变了,如果热水是因难的环境,你可以选择像萝卜一样,屈服变软,也可以选择像鸡蛋一样,变得更加结实……
通常在人们概念中,脆弱的反义词是强韧,而这个故事却给了不一样的启示。萝卜在正常环境中看起来是硬的,一旦进入沸水即逆境中立马化为软泥;而鸡蛋看似脆弱但进入逆境后变得硬邦邦的反倒强韧起来;而咖啡豆磨成碎面,看似微不足道最不引人瞩目,进入逆境后反而屌丝逆袭改变整个环境取得了本身的质变。如果用我们的通常的定义,萝卜无疑是脆弱的,鸡蛋是强韧的,而咖啡豆应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反脆弱
是的,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强韧而是反脆弱。作者是如下定义的:
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即为反脆弱性(antifragile)
反脆弱性概念是相对脆弱性而言,只有有可比性的两个事物才能作比较,若再丢进一个铁块进锅里,那故事就没法说了。虽然这个概念不好理解,但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反脆弱性的东西和事物却比比皆是。譬如:信息,我们往往遇到这种窘境,平时跟好友或闰蜜聊天,越是强调是秘密反而用不了多久天下人皆知。书籍和思想也是有反脆弱性,越是遭到当局的查封和禁止,越是被私下广泛分享和传播。火,风越吹反而烧得越旺。人在生命危急时,或被老虎追,或被鲨鱼咬,会爆发出惊人的速度和力量来求生,正如乱世出英雄。
这里可以看到反脆弱性产生作用的一个必要条件:逆境即一个充斥着压力、冲击、不确定的和混乱的环境。若是在顺境中,咖啡豆粉或者受潮或者被发霉,火若无风吹则燃尽化为灰烬,人在天天酒足饭饱的年代也会逐渐懒惰起来。不过作者看待逆境更为深刻,用一个专属名词来描述逆境——“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事件(英文:Black swan event),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曾经是欧洲人言谈与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
其实黑天鹅事件在我们生活中是比比皆是的,例如去上早班的路上,平常坐个公汽差不多30分钟的路程,而有一天不小心起晚了,做九点左右的车,这个时间有很可能变成1个小时甚至更多,若早起坐车反而会缩短在20分钟左右。这种负面的突发性事件可以归类为负面黑天鹅,而正面黑天鹅事件也不少见,我们常说的严师出高徒,良药苦口利于病等都属于这类型。虽然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规模有大有小,若归结起来无外乎正面或负面的,而这些事情绝大多数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和意料之外的,即为规模大小不等的正面和负面黑天鹅事件充斥生活每个角落。正负黑天鹅若用图片来表示:
正负黑天鹅左图为正面黑天鹅事件即凹性曲线,右图为负面的凸性曲线。可见在正面黑天鹅事件中,损失少于收益,或者收益多于损失,即损失有限。而在负面黑天鹅事件中,收益少于损失,或者损失大于收益,即收益有限。在正面黑天鹅事件凹性曲线f(x)中,假设你从“你在这里”——o点开始,当变量时间x(横轴上)向右移动,获得的收益(纵轴)将比变量时间x向左移动,即比减少相同幅度时所遭受的损失更大。例:良药苦口利于病,特效药虽然吃下去时很苦,自身味觉获得一定的损失,但随着时间x轴右移病迅速治愈,自身总体收益大于损失。而在负面黑天鹅事件则完全相反,上文讲到的上班交通路况正是最好例证。
然而同样是黑天鹅事件在我们实际生活感受体验却很不一样,有的人创业初期赚了点小钱就欢天喜,并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但有的人炒股赚了大笔票子却还是愁眉紧锁,甚至唉声叹气。类似的现象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但这是为什么会有这样迥然不同的结果?
幸福与痛苦
就拿创业和炒股来说明,假定 A 辞职创业且创业会成功,B 炒股且股市处于牛市,即两者整体环境都属于正面黑天鹅事件的凹性曲线,时间为 X 轴——横轴,正 Y 轴为收益,负 Y 轴为损失。
A 很清楚他的项目投入甚大且风险不低,所以 A 做好一年吃泡面的最坏打算,即他的期待 F(x’) 是负向的,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赚钱了,于是就有下图:
A 在 凹性曲线下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投入一批启动资金 a,而后不断投入资金,A 的压力不断增大,回想到已经投入的资金,而回想的瞬间 A 的痛苦 = F(x’)- f(b) 【c≥x’≥b】。等到项目情况好转开始赚钱了,A 对比之前的窘境,幸福= f(c)- F(x’) 【c≥x’≥b】。
上述情况是最理想的情况下,然而人的期待或欲望是与现实情况之间有一种不对称性,有可能在时间 x=c 时,获得 f(c) 的收益后,A 的期待下调到 F(b) 即在情况好转时降低预期损失,即开始乐观;也有可能在时间 x=b 时,遭受 f(b) 的损失后,A 的期待上调到 F(c) 即在情况不见好转时提升预期损失,即开始悲观;但不管 A 的期待如何变化,收益>损失,幸福>痛苦,且幸福>收益>损失>痛苦,所以不管赚的钱多或钱少,A 是幸福不悲观的。
B 炒股觉得现在是牛市,肯定能赚钱,所以 B 期待自己的投资能暴增20%以上的收益,即他的期待 F(x’) 是正向的,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股市上涨了,于是就有下图:
B 在凹性曲线下股票买入时候投入一批资金 a,B 期待能赚更多的钱,对比之前的投资和现在的市值,而对比的瞬间 B 的痛苦 = F(x’)- f(b) 【c≥x’≥b】。等到股指上扬时,B 对比之前的窘境,幸福= f(c)- F(x’) 【c≥x’≥b】。然而在现实与期待不对称的状态下,有可能在时间 x=b 时,遭受 f(b) 的损失后,B 的期待下调到 F(b) 即在股票低迷时降低预期收益,即开始悲观;也有可能在时间 x=c 时, 获得 f(c) 的收益后,人的期待上调到 F(c+)【c+>c】 即在股票上涨时提升预期收益,即开始贪婪;但 B 最终获得会是收益>损失,痛苦>幸福,且收益>痛苦>损失>幸福,所以不管赚了多少票子,B 是痛苦不乐观的。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人们内心的幸福和痛苦是依据他们对这种或那种动机的相信与否而定的,并非是依据真的动机!动机只能引起人们的二等兴趣。
————尼采 《快乐的知识》
不幸福与不痛苦
正如大海永远不会风平浪静,人类社会更不可能一帆风顺,假定 A 的项目起初是赚钱的但最终失败,B 炒股赚了些钱但股市转为熊市,即两者整体环境都属于负面黑天鹅事件的凸性曲线,那是怎样一种表现呢?
A 的创业项目虽然赚些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效益不见起色反而成本越来越大,于是就有下图:
A 在凸性曲线下A 的项目前期赚了一些钱 a,而后加大投入资金,A 还是乐观的,回想到已经赚到的钱,而回想的瞬间 A 的幸福 =f(b)-F(x’) 【c≥x’≥b】。等到项目情况恶化开始亏本了,A 对比之前的好日子,痛苦=F(x’)-f(c)【c≥x’≥b】。所以 A 的 损失>收益,幸福>痛苦,且损失>幸福>收益>痛苦,虽然血本无归,但 A 最多是不痛苦的。
B 炒股还是赚了些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股市转熊反而股票指数不断下跌,于是就有下图:
B 在凸性曲线下B 的 股票前期赚了一些钱 a,而后增仓,B 企图赚更多的钱,回想到已经赚到的钱,而回想的瞬间 B 的幸福 =f(b)-F(x’)【c≥x’≥b】,若此时 B 比较贪婪 F(x’)≥ F(c), 则 B 的幸福为负数即为痛苦。等到 股票指数下跌开始亏本了,B 对比之前的收益,痛苦=F(x’)-f(c)【c≥x’≥b】,若此时 B 比较谨慎 F(x’)≤ F(b), 则 B 的痛苦会减轻但不为0。所以 B 的 损失>收益,幸福>痛苦,且损失>痛苦>收益>幸福,不光血本无归,如果 B 不改初衷的幻想,很有可能在股市大跌时采取极端行动。总的来说 B 最多是不幸福的。
只有兢兢业业,勤劳俭朴,才能增加财富;贪图安逸,不会有所得;投机取巧,也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由于舒适的生活来自艰苦的劳动;而贫困艰难的的原因则是贪图享乐。即是说:今天的安闲逸乐,带给明天的是痛苦烦忧;今天勤奋劳累,明天则会欢乐幸福。
————昂苏尔·玛阿里 《卡布斯教诲录》
不是鸡汤的鸡汤
综上所述,相对于 B ,A 是有反脆弱性,若 B 的期待曲线F(x’) 的斜度 θ (90°≥θ>0°) 越接近0°则 B 越具有强韧性,也就是说越来越谨慎而理性。当然等于0°的也有,不是活人。而等于90°的可能只有婴儿,玩命地吃奶。A 的的期待曲线F(x’) 的斜度 θ (90°≥θ>0°) 越接近90°则 A 越具有反脆弱性,若遇到等于90°的,那是前世修来的福分,佛祖耶稣基督圣贤级别的偶像。换而言之,θ,是修为。
从 B 的案例可以很明显看出,B 之所以总是痛苦归咎于期待远高于现实,不断地贪求更多的东西赚更多的钱,这里的期待可以替换为欲望、奢望或幻想等词语。而 A 则处于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不断舍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欲望,可以理解为佛家的“众生无我”,儒家的“谦逊”或“虚怀若谷”,道家的“逍遥游”。若用一个词组来形容 B 的生活态度:做加法,A 则是——做减法。
乔布斯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近代我们最熟悉的坚持“做减法”的名人就是我们已故的苹果前 CEO 乔布斯,把自己的生命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而这个理念也是自古传承的美德:
将照亮你的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赞美感谢它赐予你意外的恩惠与时间。
——贺拉斯 古罗马诗人
物质金钱上得失固然显然可见,其实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只有我们自己说得算,作者在书中列举了斯多葛学派的塞内加一种做减法的、“无损失”的成本效益记账法:
塞内加甚至在他的《论恩惠》一书中概述了他的战略,并用了“簿记”一词来明确指出,这是一种成本效益分析:“收益的簿记很简单,先将它们全部计为支出,如果有人归还了,则确认为利得(我强调这点);如果无人归还,那么我也不认为这是损失,就当是我送给他了。”
有人会站出来说,这不就是阿 Q 的精神胜利法么?是啊,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钱借出去了或亏了血本干着急也没用,反而会伤了身子,还不如在精神上或道德上的胜利来的强。
凡是他决意做的,计划做的,都基本上遭到了失败。对此,他也难免沮丧,失败也曾将他逼到悬崖边,几近毁灭。如果说他终于摆脱了厄运,所受的损害也绝非微不足道。你们以为他很不幸吧?可他早已打定主意: 不必过于看重自己的希望和计划,他对自己说:“这个失败了,也许那个就会成功; 总体上看,我对失败的感谢应超过对成功的感谢。我是否生来就是固执的人、头上长角的人呢?我的生活价值、生活成果在另外的地方,我的自尊心和痛苦也在另外的地方。我从生活中明白了更多的东西,就因为我常常差点失去生活,也正因为这样,我比你们所有的人从生活中是得到的东西都更多!”
尼采 《快乐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