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圣贤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 其二》)这首诗里光一个“酒”字出现了七次,酒成了李白对一种事物的表达,酒成了和他月下对饮的知己丙丁;酒成了他的心情写实。在李白的眼里,酒简直超越了天,超越了地,超越了神仙。就是他生命的源源动力。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让他对酒如此这般迷恋。
他豪放,他天真,他自信。
小时最早接触过他的诗是一首关于月的诗,那就是《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时就觉得这诗人写的诗真好,诗的题目取得真好听。对于他的这首诗,一整个印象就是“月,月光”小时候不懂什么鉴赏,只是浅显的明白这是一首思念故乡的诗,是一首自己认为写得很美很清新的一首小诗。而在《唐宋诗醇》里就有人评“皆天授,非人力也”。刘永济在《唐人绝句精华》评“别无巧妙,可其天然二字,以弹丸脱手为妙。李白此诗绝去雕采,纯出天然,犹是子夜民歌本色,股虽非乐府古题而古意盎然。”
李白爱月,玩月,赏月,诗中咏月。在他的诗作里,关于月的诗篇很多。月是明亮的,月是皎洁的,足以象征李白的人格。他视明月为衬托,衬托出当时社会的参照。月在不同情境月的光彩是不一样的,月有时是快乐的,月有时是悲痛的,月就像一个朋友一样陪伴他。李白咏月,他的言辞是清新自然的,其意英丽爽朗,代表着他豪放的性格。
他的月是这般让人怜爱,那他的酒又如何?在《月下独酌 其一》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首诗里包含了“酒”,“月”,“剑”。这是他失意的表现。两次去长安从政都失败了,这对他的精神打击太大了,他感到“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积极入市的满腔热情遇到了黑暗现实的巨大阻遏。酒兴所包含的潜意识暗暗的表达了忧愤的心情,怨恨之情与寂寞,孤独之感发泄了出来,喷涌了出来。
他举杯邀明月,挥剑起舞,引为知己的此时陪伴他的只有酒月剑了。咏月视乎让他的心情好一点,有谁会在大自然面前心情还不好呢?舞剑好像将他心中的不快,心中的不平都统统的挥了出来。“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强颜欢笑的痛苦也许只有远离才会减轻,我想这是他爱酒月剑的唯一理由了。开心时,有他们作伴,有他们一起开心;难过时,有他们一起作伴,和他们一起发泄心情,释放压力。
又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里行间充斥着烦躁,忧愤。前两句似叹年华已逝之感,又非仅仅如此,而是对于“开元盛世”的回味与留恋,是对自己的理想无由现实的痛苦与追悔;似抒怀才不遇之慨。有一种忧国忧民思想却无人领情,有一种愿望为国家做贡献却永远实现不了。末尾四句,以“愁更愁”,“不称意”了结,割不断的愁,看快刀无可奈何,浇不灭的悲愤之火,酒在这时候却不能浇愁了,心烦意乱在诗中似乎可以感同身受。
他豪放,他天真,他自信。
我想这时的酒月剑对于他抒发情感有了个推波助澜的功能。王瑶先生在《李白》中这样写道:他生平常常把剑带在身边,遇着酒酣或者感慨时,就抚剑扬眉,起舞或吟啸,来寄托他的抱负。崔宗之说他“袖有匕首剑”,他自己说“高冠佩雄剑”,“锦带横龙泉”又说“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可知剑是常常佩在他身边的,崔宗之说他“起舞抚长剑,四座皆扬眉”,他自己也说“抚剑夜长啸,雄心日千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剑是他的武器,也是他的壮志的象征,悲愤情绪的寄托。“三杯抚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他一生好像几乎和剑没分离过,他对剑是十分有感情的。
酒月剑贯穿了李白的一生,情绪的喜忧赋予这些事物不同的意象。月是李白写诗时离不开的,月总是给他灵感,月总是与它形影不离,他的诗在今天有如此成就,我认为月的功能是抹不掉的,他的诗总是出现约的影子。我觉得诗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作诗的一种辅助工具,为诗增添不少色彩;酒是他叙说心情的工具,同样的酒在不同的诗境里所表达的情感不一样;剑是为他的形象增添了一份豪气。
我们总以为文武是两家,文人是不会舞剑,而舞剑的武夫又怎能吟出一首清新惆怅的小诗呢?李白他豪放,他天真,他自信。酒的兴奋,月的明净,剑的英武,李白赋予它的意义和感情就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诗人和艺术家看世界,常把在我的外射为在物的,结果是死物的生命化,无情物的有情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