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的自律性来源于自尊心,自尊水平越高,自律性越强。家长和孩子均如此,因此,严厉和骄纵的方法都不能很好的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会让孩子缺乏自信,那他也会不够自律。
2.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其实扮演的角色是孩子的导游,不是孩子的保姆。导游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引领孩子认识这个世界,但不能替代他们去感知这个世界。
3.试着让孩子参与制定规矩,当我们不是以长者身份决策时,而是尊重孩子,孩子会选择与父母商量,也会尊重自己和父母做出的决定。
4.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犯错其实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变成一个父母谴责孩子的机会。如果孩子犯错,父母急于与他们划清界限,这父母是很不负责的表现,不敢与孩子共同承担责任。而孩子在谴责中也将学不到什么,只会更害怕父母,想着以后别惹父母。父母同孩子争吵,父母赢了,那么孩子就输了。
5.“赢得孩子”比“赢了孩子”更重要。人们通常用控制、惩罚、迫使孩子屈服来“赢了”孩子,而不是维护孩子的自尊,相信可以跟孩子合作来“赢得孩子”。“赢了”孩子让孩子成为失败者,导致孩子反叛或盲从。“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彼此尊重。
6.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