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幼小衔接之数学

幼小衔接之数学

作者: 做个会思考的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3-07-23 23:30 被阅读0次

提起数学,枯燥、单调、难……大概是人们脑海中马上能想到的词语。于是,在上小学之前,很多家长就开始焦虑,担心孩子数学不好,继而就催生了各类关于数学的幼小衔接课程。关于这些课程,我还真没有去认真地研究过,只是从自己所接触到、听到的一些零零散散的做法中感觉到,这些所谓的幼小衔接课程大多都是金玉其表,无非就是将一些小学的内容提前拿过来学了,然后再起一个比较好听点的名字罢了;又或者是用一些所谓的巧算、速算技巧,让孩子能够又快又对地完成计算题,从而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学有所获,数学学习能力较强,今后学数学一定没有什么问题了……

当然,还有网上大火的一些学习神器,声称用了这些神器,孩子就能学好数学的。不知道买回去的家长用了之后是否能达到那种宣传的效果,即使达不到,估计也想着没多少钱,权当交了智商税吧。

想到这里,突然发现当下这种“智商税”的商品好像越来越多。很佩服开发这些产品达到商家,对社会某一群里的研究如此精准,总能准确抓住人们的需求让自己狠狠地赚一笔。而购买这些产品的人,大多数都会有一种不劳而获的心理:面对问题、面对困难,我不愿去改变,不愿去行动,不愿去花时间,只想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式来解决,于是当看到某种商品可以轻松地帮自己解决问题时,自然就会选择了。在他们看来,自己所有的不顺利和失败都是因为没有买到这个物品,只要把这个物品买回来后,一切都会得偿所愿。就像减肥不成功的人,是因为没有买减肥茶、减肥餐,而不是因为自己“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作文不好的孩子,是因为没有买到一本优秀的作文指导书、作为素材书,而不是因为自己读书太少、素材积累够,更不是因为自己不会思考,不能灵活运用作文素材……

其实这也反映了当下社会中,人们急于求成、心浮气躁的功利心理。然而教育是慢的艺术,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天敌。面对幼小衔接,我们要做的更多是陪伴,陪着孩子慢慢长大,感受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当然,在陪伴的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还应有适当、正确的引导,比如数数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那么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可以引导学生不同的方式数数。

刚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你会发现孩子在数到拐弯数的时候错误率最高,此时可以教孩子正确的数法,当然如果你有耐心的话,也可以引导孩子通过19、29、39、49等几个拐弯数的数法中发现规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数,从而积累起数数的经验。

接着,可以让孩子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地数。比如吃饭时让孩子帮忙拿筷子,引导孩子一个人需要2根筷子,那么我们3个(4个)人 需要拿几根筷子呢?数的过程中,关注孩子的数法。一个一个地数,还是两个两个地数。

当然,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来渗透数学学习的素材:

例如当我们去按电梯时,可以让孩子说一说哪部电梯离我们最近?它离我们有几层?

当我们坐地铁时,可以让孩子数一数我们需要坐几站才能到达?每到达一站,就可以让孩子说一说还有几站?

当我们给孩子买糖果时,可以让孩子数一数有几颗?吃掉了1颗,还剩几颗?还要再添上几颗才是(   )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幼小衔接之数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rq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