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读书笔记之《纳瓦尔宝典》第四章
01
今天是我们阅读《纳瓦尔宝典》一书的第四天,也是我们阅读本书到了第四章的内容。
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领会一下第四章的精彩之处吧!
第四章以“救赎自己”作为大主题,看到这4个字是不是觉得既有点像西方宗教文化的元素又像东方《易经》里的相似名词呢?
不过能用这样大气且厚重深沉的4个字作为大主题来带领读者们思考,可谓是这位既体验过印度宗教化环境又体验过美国国内强调以“个人人权自由、民主自由”之社会的纳瓦尔其良苦用心与绝妙之笔!
那么我们看看——
作为本书“中流砥柱”的第四章都由哪几个小章节组成呢?
它们都是否围绕“救赎”和“自我”来展开呢?
这些小主题里能让人觉得反复揣摩、值得马上用起来的提示和建议都有哪些呢?
根据目录,我们得知,第四章共有六个小章节,分别是:
①选择做自己、
②选择关爱自己、
③冥想+精神力量、
④选择自我塑造、
⑤选择自我成长、
⑥选择解放自己。
这六个小章节里,我用以下的几个大段落来分享一下给我印象深刻的3部分——“选择做自己”、“冥想+精神力量”、“选择自我塑造”。
02
在“选择做自己”的这个章节里,作者一下笔就谈到了一个目前常见但非常扎心的事实问题。
作者谈到,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许多人此刻正在做的事情,就是苦苦挣扎,自我鞭策:“我需要做这件事,我需要做那件事,我需要……”
但作者指出:“不,你什么都不需要做。你唯一应该做的事,是你自己想做的事。”
他给读者的分析非常朴实且非常在理——
别人总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做事,但如果不再费心去揣摩别人的期待,你就能听到自己脑海中那个微弱的声音。
那个声音代表了你真实的想法。倾听它,你就可以做自己了。
我很认同作者说的,在“做自己”这件事情上,没有人能与你竞争。你永远不会像我一样擅长做我自己,我也永远不会像你一样擅长做你自己。
当然,做人要虚心聆听,博采众长,但不要盲目模仿。模仿他人纯属徒劳。
相反,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资质技能、专业知识、能力才干、个人欲望,这些是世界上其他人所没有的,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
的确如此,我们都经常对成功的人、白手起家的富商、由草根逆袭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人物非常羡慕、妒嫉、恨或是膜拜。
但我们可否了解他们以前所经历过的磨难和艰辛?
就犹如我们在岸上看到大白鹅在湖里悠哉悠哉地游着,但它们的双蹼是必须很努力地、向前稳稳地、不停地划着的!
03
这一部分我们来谈谈“冥想+精神力量”的章节。
讲真,我觉得这一章节是很奇妙、很神奇的章节。
何以见得?
皆因其所阐述的方法和心理学课程里的“催眠”很相似,但在本书中作者分析得挺周全、到位的!
前面的读书笔记里,我也谈过自己有时也会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冥想。
但我家先生他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而且他会盘腿而坐、挺胸闭目,呆在房间里持续整整一小时,非常认真!
我问他为何能那么认真,他说是读完《易经》和道家一些书籍后启发他定期冥想的。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几个很有帮助作用有关冥想的提示:
①、冥想是思想意识的间歇性禁食。
②、太多糖会导致身体超重,太多干扰会导致大脑过载。
③、拿出时间独处,用来专注地自省、写日记、冥想,这可以解决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让超负荷的精神变得清明疏朗。
另外,作者也非常详细地告诉读者们有关他发掘并尝试的4种不同形式的冥想——
①、作者说,对他最有效的一种冥想叫“无选择觉知”,或叫“无评判觉知”。
这种冥想方式就是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最好有跟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不跟任何人交谈,练习接受自己所处的当下时刻,不做任何评判。
在书中,作者精辟地总结出:
冥想是屏蔽社会的噪声,倾听自己的声音。
只有以冥想本身为目的,冥想才会“起作用”。
徒步旅行是行走冥想。写日记是书写冥想。
冲澡是意外冥想。静坐是直接冥想。
②、第二种方法是超觉冥想,就是通过反复唱诵,在头脑中制造一种白噪声来掩盖自己的想法。
③、第三种方法就是对自己的想法保持高度敏锐和警觉。
通过观察自己的想法,你会意识到很多想法都源于恐惧。
在你识别出恐惧的那一刻,恐惧感自然就消失了。一段时间后,你的思绪就会平静。
④、第四种冥想方法是,坐在那里闭上眼睛,每天至少一个小时。
此时,你以臣服的姿态接受发生的一切,不争取,不对抗。如果有想法在头脑中涌现,那就任其涌现。
我发现,相较于心理学的“催眠”而言,冥想的一系列动作更让人有种神圣感、敬畏感还有踏实感。
如果联系博大精深的《道德经》第一章来细读,我觉得真的有些神奇的哲学意义上共同点呢!
不妨品味一番《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4
“你一生中犯过的最大的错误是什么?你是怎么走出来的?”
如果让你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呢?是不是一下子把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都如放电影一般快速扫一遍出来才能回答?
让我们看看在书中“选择自我塑造”这一章节里作者的回答——
“我犯过很多错。面对错误,我都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反思和总结。这些错误都是那个年龄段难以避免的,当时并不能觉察,只有事后才会显现出来。”纳瓦尔如是说。
作者谈到,为了走出错误的阴影,他扪心自问:
①、“当30岁时,你会给20岁的自己什么建议?
②、当40岁时,你会给30岁的自己什么建议?”(如果年纪更小,你可以每5年为一个时间段这样问自己。)
③、他当时坐下来,认真思考自己过去每一年的经历和感受:“2007年,我在做什么,我感觉怎么样?2008年,我在做什么,我感觉怎么样?2009年,我在做什么,我感觉怎么样?”
其实我读完这段后感触颇深。
尽管我也会经常回顾和复盘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似乎我思考的东西来来去去就几项,貌似深度和广度还不太够,有很大空间有待提高!
05
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人生旅程有时顺风顺水,有时惊涛骇浪,生活总会以自己的方式继续,而每个人的旅程体验主要取决于自己的解读。
生而为人,我们拥有三观五感、七情六欲,最后与世长辞。
如何解读自己的遭遇,完全取决于自己,每个人对这些遭遇都有不同的解读方式。
“说真的,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只是希望自己可以控制情绪波动,多一些宽容和平静,少一些戾气和愤怒。换作今天,我不会再让自己被这种焦虑和愤怒的情绪控制。”纳瓦尔如是说。
从以上的这段里能读到作者的诚恳和经历风雨沧桑后的成熟!
06
最后我们来谈谈“选择自我塑造”这一章节中重要的寓意。
作者指出,我们实际上是在说:“我要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但我们应该做的是追随内心的渴望。
如果你想认识一个漂亮姑娘,那就去认识她;如果你想喝杯饮料,那就去喝一杯;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那就去做好了。
有想法就直接采取行动,就是这么简单。
当真的想做出改变时,你就会直接去做。
然而,大多数人并不是真的想改变,暂时也不想承受其中的痛苦。
但至少我们可以承认这一点,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保持觉知,这样,我们就可以给自己设定切实可行的小目标,让自己真正行动起来。
是啊!
由此我联想到这些年来不甘心被“一地鸡毛的日子”和“围着锅碗瓢盆转”的生活淹没了我的理想、浇灭了我的斗志。
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职场宝妈,我很庆幸能腾出时间给自己“充电”、很庆幸在之前的断断续续写作后于2021年开始自己的“日更一千天”的启程。
读书与写作,让我迈出脚步去分阶段地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当然,咱在这儿的“小目标”可不是某大企业家王jianlin所说的1个亿啊!〉。〈令我欣慰的是,目前“日更一千天”只剩下个位数的倒计时了!〉
尽管目前我也只是亿万自由撰稿人中的无名小卒而已,但我坚持着自己热爱的写作并且相信“水滴试穿”的精神。
一步一步来吧,与书友们一起加油!
作者继而谈到,需要做,就去做,还等什么呢?生命的长河奔腾不止,青春一去不复返。不要浪费时间拖延等待,不要浪费时间踟蹰徘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不要浪费时间做不属于自己人生使命的事情。
一旦决定去做,就要迅速采取行动,并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同时,要对结果保持耐心,因为你唯一能把握的只有自己,他人和外界环境都纷繁复杂、充满变数。
此时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那本书的作者——美国的摩西奶奶。
她的经历让我惊叹:世上无奇不有啊!真的是“有志者事竟成”!
摩西奶奶,她是闻名全球的风俗画画家,也是美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农场和刺绣工作占据了她的大半生。
76岁的她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刺绣,开始绘画。1940年,80岁的摩西奶奶举办个人画展,94岁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
在她生命的最后20多年,她创造了2000多幅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好像在诉说着摩西奶奶对世界和生活的热爱。
后来她的作品不仅在美国非常有名,欧洲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了这位百岁老人对绘画的热爱。
美国国内为了表示人民们对摩西奶奶的尊敬和喜爱,把她100岁生日那天称为“摩西奶奶日”(Grandma Moses Day),足以可见摩西奶奶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而她的奋斗故事和传奇经历真的可以印证了纳瓦尔在书中所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全力以赴”、“会有不可限量的回报”!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读书笔记,希望与大家共勉,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