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产品思维30讲》第一篇学习笔记。
话题引入:
陈述:“产品经理——结婚教练”,帮助30多个30岁女生在一年半内完成结婚
分析:如何有框架地去观察一个人,进行是否适配的判断
出发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产品,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感受是混杂的,会有强烈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在没有强烈感受的地方,还会有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
*道理类似:很多时候,我们一个人的思考是有片面认识的,就好像是做过题但是没核对答案,因此才需要分享和讨论
人和产品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
产品:外观,设计,质感;
人:身材,相貌,口音,穿衣搭配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在跟同事打交道的时候,大家的相处首先是角色的对接,我们谈什么内容,我们知道哪些东西,都会被你的角色所控制。
大家在接受各种服务,为你提供服务的那个人,其实也都是角色所设定好的沟通方式和交付内容,然后再与你进行沟通、交割和讨论。
【深层关系】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
外表、穿着,表面化的问题,比如你存款有多少钱?你有房有车嘛?——只抓表面数据
如果只局域一个人的感知层、角色层进行交流,或者给予表面数据的存款、房车去对一个人进行判断,那这个人是没办法和别人建立深度关系的
【内核】
第四层——能力圈
第五层——内核,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他对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什么状态下, 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什么时候他让他不爽或者烦躁?
存在感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
有的人只要能够在一段关系里,比如说我在一个家庭中,我在和我的爱人的关系中,只要我的存在感是清晰的,对方给了我足够的确认感,我就能够满足。其实很多女孩儿都是这样的。
有的人,如果只能够在一段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是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他需要在职场、在行业中、在社会影响力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感,看到别人的重视。其实很多男人是这样的。
动物其实是在奔波和厮打中强健了自己的肌肉,一个人是为了不断强化自己的存在感,在左冲右突里扩充了自己的能力圈。
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其实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就好像说很多女人结了婚就不化妆了,男人满足了就不奋斗了一样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的动力。
然后再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
我的思考
1、用户体验要素:战略,范围,框架,结构,表现。以得到产品为例:
存在感:就是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战略)
能力: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公司主营业务)
深度关系:覆盖哪些业务范围,行业地位,合作关系()
角色框架层:交互,功能()
感知层:直接体验(好、不好;好玩、不好玩;有用、没有用;有意思、没意思;),运营数据
2、有一种慈悲就是满足别人的存在感。
3、目标感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人前往何方的动力源泉来源于对自己存在感的感知和定义,对存在感的不断追求,驱使其对能力圈的改变,进而指导其资源层、角色层和感知层。如果没有对存在感的追求,也就不会有其他四层的改变。目标决定了一个人呈现出来的模样,这个模样包括其能力、资源、角色与给人的感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