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氣大盛,往往內心鬱憤。
小說家:斯蒂芬 · 茨威格 (Stefan Zweig,1881 - 1942 )
用法:如果一部小說是在中歐發生的,極為懷舊,而且顯而易見設置了催淚的情節,你就可以說它是茨威格式的”故事。
斯蒂芬 · 茨威格的姓氏是“分枝”的意思,他的小說當年在英國非法售賣的時候,用的就是這個假名 —— “斯蒂芬 · 分枝”。那些小說(繼續借用這個比喻)深深扎根于他在奧地利的成長過程,正統、懷舊、感人。有人說茨威格寫得過於煽情。《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考察的正是缺乏感情會造成怎樣的後果:一個洋洋自得的成功作家收到了一封死後寄出的信,寫信的人還是個女孩的時候他就認識,後來還兩次同床共枕,但兩回都沒有認出她來。《心靈的焦灼》探討的是前一本書的反面。一個男人可憐一個癱瘓的少女,為了勸服她接受一個肯定會成功的療法,告訴她如果治愈,自己就娶她。她後來發現他對他的朋友否認做過這樣的保證,就自殺了。
茨威格一度曾是炙手可熱的大作家,但總分外擔憂文明會被終結。納粹上台之後,他逃到了英格蘭,又怕英格蘭淪陷,繼續跑到紐約,後來為了保險起見,一直躲到了巴西。但家鄉傳來的消息還是一直讓他憤懣不堪。到了1942年,似乎希特勒快要獲得最終勝利的時候,他和妻子洛特定下誓約,一同自殺。一位批評家嚴厲地批評了他的自殺遺言,稱裡面的話虛偽造作得跟他的小說一樣。茨威格生前極受推崇 —— 地位顯赫到在西格蒙德 · 弗洛伊德的葬禮上致悼詞,死後漸漸被人淡忘,不過現在又有捲土重來的架勢。他的幾部作品最近又由普希金出版社重新出版了。電影導演韋斯安德森承認他廣受讚譽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就是受到了《心靈的焦灼》和其他幾本茨威格作品的啟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