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有疑问,年金险和银行存款利率基本不差多少,把钱存银行还方便省事,为啥我要买年金呢?
利率真的基本不差多少吗?
先来看两个事例......
(一)2016年有一个冲到热搜的新闻【200元存款在银行沉睡37年 如今可领本息465.12元】。37年前200元的购买力对比2016年467元在市场的购买力,结果显而易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18105/706e11093caa60e8.jpg)
(二)拥有平安和中国人寿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推出的“少儿360”和“99鸿富”的保单持有人,现在依然享受8%-9%的终身年复利。2020年应该没有人觉得8%年复利的产品不香吧?但当时银行的利率基本在10%左右,那时的人们确实觉得这样的产品不香。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18105/8ca8facd1f3e8fd3.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18105/02ce18ab508b95ed.png)
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要想手里的财富发挥出最大价值,时间利率比可见利率似乎更重要。毕竟现在趁自己身强体壮辛苦努力赚取的财富,是为了将来可以有更好更轻松的生活。
根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的总体平均寿命预期为76.1岁(女性77.6岁,男性74.6岁)。如果你在25-45周岁之间,需要做这个选择(年金?or 储蓄?)。那请记得除了眼前可见的利率之外,至少要考虑15-25年的时间利率。
【时间利率+可见利率=实际利率】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18105/cf5be105aa915719.png)
以上是近25年来,银行一年定期利率的走势。数据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是低利率时代的进行时。
而且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时表示: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再结合目前欧洲多国以及日本已进入负利率时代的情况,我国负利率时代的到来已是大势所趋。加上疫情对经济市场的蹂躏,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这个进程被加速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对于银行储蓄。这个时代下的时间利率基本可以判定是负数,意味着你最终得到的实际利率要小于你的可见利率。
但对于年金来说,无论什么时代,无论时间隔多久,从你拥有保单的那刻起,它的时间利率就是0。你可见的利率就是最终的实际利率。
认真分析比较之后发现,储蓄和年金的利率只是看起来差不多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18105/422a83d69131e30b.jpg)
其实储蓄和年金都是资产配置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不同,市场环境的发展,他们的角色和功能也都越来越清晰。
2016年以来,我国的CPI指数一直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说明即使从眼前来分析,大家存进银行的钱其实也一直在缩水。再加上利率下行的经济市场大环境,不建议大家把想要保底的资金都存入银行。因为无论是从眼前分析,还是长远来看,单一的储蓄理财会使财富缩水。但银行存款的灵活性比较好,可以随用随取,所以可以很好的充当家庭日常现金流的配置方式。
年金基于锁定长期利率以及国家信用背书的条件下,拥有较强的安全性、收益性和稳定性,是当之无愧的必备的保值资产。
1、 所有的本金和收益都是写进合同的,具有绝对兑付性。
2、 其收益率是以固定的预定利率写进合同,可以跨越二三十年甚至是终身的时间战线,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任何影响。
3、 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一生稳定现金流,无论子女教育还是养老储备,科学规划现在的财富,以保证未来收获更好的生活品质。
4、抵御物欲泛滥,强制储蓄,在不知不觉中累积财富,使个人资产证券化。
写在最后
疫情的到来,打乱了社会发展的节奏,同时也使很多平时大家意识不到的问题浮出水面。
最新的《中国家庭财富指数系列报告》反应了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指数变动情况。报告结果显示:现金持有成本较高,丰富的金融资产组合方式可以避免财富缩水。
即使是保守-谨慎型的理财方式,也不建议把储蓄作为保值资产来对待,这是这个时代的发展结果。每个人都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才不会被搁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