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下《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五下《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作者: 至尊宝宝还没玩够 | 来源:发表于2024-01-20 20:30 被阅读0次

一、看不懂的人教版

对于因数,学生有已有经验——明明是和乘法有关,可人教版却又从除法引入,给学生学习造成了困难。

本以为人教版会用整除来定义因数——能整除这个数的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但没想到,人教版话锋一转,用位置定义因数了——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人教版由于对整除晦而不明,落实不够,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从位置角度定义因数的——而从位置角度定义带来的弊端是跳过了整除,丧失了深刻理解本质的机会,让人感觉因数只是把除数换了个名字,只是个换名游戏而已。

二、本节教学设计困难所在

因数倍数的本质是整除决定了其命名要在整除之后出现,如果整除感知不够,且因数倍数的命名出现太早(这个命名不能凸显本质),会严重削弱对整除本质的理解,这是本节教学设计的难点。针对这个困难,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计

环节一、感知整除

12  ÷  2  =  6      12  ÷  5  =  2...2   

12  ÷  3  =  4      12  ÷  7  =  1...7 

左右两列算式有何不同? 会用整除描述两个数的关系,如2能整除12,12能被2整除。 环节二、再次强化整除 除2、3外,还有可以整除12的数吗?请写出来。 教师形成以下板书(这个板书是学生模仿求因数的方法,也是进一步优化的基础):

        12

12  ÷  1  =  12          12  ÷  5  =  2...2      12  ÷  2  =  6            12  ÷  7  =  1...7 

12  ÷  3  =  4 

12  ÷  4  =  3       

12  ÷  6  =  2       

12  ÷  12  =  1           

环节三、命名(以下面的形式出现),

        12    

1,2,3,4,6,12       

把1,2,3,4,6,12叫做12的(    )数。学生尝试命名。

师:我们把下面这些可以整除12的数叫做12的因数,板书:1,2,3,4,6,12是12的因数,对应标记(解说:每个数都是12的因数,12有六个因数),反过来把上面的12叫做它们的倍数,对应标记(解说:12是六个数中每个数的倍数)。 (台湾教材在本节没有提倍数的概念,我猜下一节会专门学习数论中倍数的概念) 应用概念描述,逐对用因数倍数描述上下六对数的关系。

环节四、从位置角度定义或理解因数与倍数 在上面那些整除算式中,因数与倍数分别出现在什么位置? 发现:出现在除数与被除数的位置(概念太TM的多了)。 我以前其实就是这样教学的,即处于除数位置的数就是因数,我相信有相当多的老师是用这样来教学的,其实对于概念学习而言,位置是次要的,本质才是主要的(如果前面跳过了整除,带来的弊端是:无法理解因数的本质——仿佛因数倍数的学习只是个换名游戏而已。且对一个数的因数也难以从全面的角度来理解——求一个数的因数其实是在求什么?答:求所有可以整除它的数!)

环节五、你能写出与18的所有因数吗?

1.其实就是在求什么?

2.有序思考,无重复无遗漏及优化;

3.沟通除法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与倍数

环节六、练习(略)

环节七、今天的因数与倍数与以前的因数、倍数的区别。 

相关文章

  • 《倍数与因数》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认识倍数与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倍数与因数”是整数学习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数...

  • 倍数与因数教学札记

    《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

  •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材在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引导认识倍数和因数。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

  •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从...

  •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 (1)新课标教...

  • 分解质因数教学反思

    分解质因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质数与合数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分解质因...

  •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是本学期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位内容主要分三段:第一段,认识因数和倍数,学习在1~100的自然数中有...

  • 洋葱数学微课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和两者之间互联的关系,能学会并掌握好找一个数的因数和...

  • 第三学段(5~6年级)

    【内容要求】 1.数与运算 (1)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了解...

  • 学习心得-新课标

    新课标在数与运算部分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并了相关内容。将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下《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us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