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刷看朋友圈说,什么都不能信。照片能修,视频能修,连唱歌都能修啊。就偷偷摸摸下了个唱歌软件录了首歌,听了效果,还挺惊艳的。
老公听着挺好奇,又拿过去唱了一首,公放,和他平时并没有变化,我俩研究半天,原来这款软件安卓手机修音功能尚未开发。
“不可能吧,刚才我唱的歌没修过音,我唱歌还挺好听的?”震惊,兴奋,怀疑,窃喜,娇羞。躲在书房,关窗户关门拉窗帘,从7点唱到12点。
水平没多高,高音唱不上,低音不会控制,不过起码和普通人差不多,带耳机原音的牵引下,配上音效,还不错。
听着突然送嗓子里泛出一份酸涩和辛辣,呼啸着向上涌动,我咬着牙向下咽口水却抑制不住,它们冲向泪管,奔流而出。
我一直觉得我唱歌很难听。
我才第一次,完整的录制一首歌曲。
我才第一次,发现我唱歌不难听。
我才第一次,认真,仔细的听自己的声音。
小时候,我的声音就挺粗,妈妈总是喜欢开玩笑说:“你的粗嗓门,真像个男孩啊,哈哈哈哈哈。”
有一次我在对着电视唱歌,爸爸笑着说:“哈哈哈,咱家果然都是没有文艺细胞的人,你唱歌也是公鸭嗓子在跑调啊。”
恰好有个表妹能歌善舞,在那个家庭聚会还在家里唱vcd的时代,表妹柔声细语甜美,“银铃般的歌声,”甜甜的唱着:“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天上的星星在等待”。
大家掌声擂动。
紧接着我选了首《少年壮志不言愁》一开口就起高了,但是我有劲啊,扯着嗓门喊。亲戚们震得差点耳膜穿孔,拌鬼脸的,喷笑的,要尿尿的,挤眉弄眼的。
我从大家的脸上看到:你唱歌不好听。
慢慢的,我闭上了嘴巴。
我声音粗,我跑掉,我没有天赋。
十多年前的草根选秀,超级女声,那些唱歌跑掉走音难听的参赛者的视频被当做笑料和节目引爆点在网站论坛博客流传,全民狂欢,群嘲,怒骂。
“哈哈哈哈,唱的难听死了。”
“丢人现眼啊。奇葩,神经病。”
“这水平也好意思当众唱歌啊。”
当时和我妈在一起看视频,笑的前仰后合,记得我妈当时说:“我也唱歌不好听,所以啊,单位活动呀,比赛呀,KTV呀,我从来不唱歌,宁可没有印象,也不能给人坏印象。别人呀,会笑话的。”
慢慢的,我闭上嘴巴。
从随身听,复读机,CD机,MP3,MP4,我从没仔细的学唱一首完整的歌。我想,
第一,我唱歌不好听。
第二,万一不消息跟着唱起来被别人听到了,多丢脸。
音乐课上,我跟着一起合唱,反正滥竽充数,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KTV里,我最喜欢有麦霸,就不担心别人邀请我,还得面红耳赤推来送去的摆手推辞:“谢谢谢谢,我不会唱歌。”“我唱歌不好听”“我五音不全”“我嗓子疼”“我感冒了”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很管用的理由:我不喜欢唱歌。
很多年后,在校内网上,同学们纷纷转发一个弹琴唱歌的留学生视频。看完心里竟有一丝落寞,粗嗓门,其实唱好了也挺好听的。那个女孩叫曲婉婷。
又过了几年《奇葩说》开播了,肖潇、姜思达、花希······那些特立独行的人,骄傲,自信,出彩,勇敢。
他们太与众不同了,我常想,这些与“标准”不一样的人,在小时候难道没有受到过嘲笑、讽刺,咒骂、排挤、孤立吗?
他们没有被压扁,熨平,切块,冷却。
再后来,杨迪火了。我上学时候也看过他的视频,和众人一起边笑边骂:“神经病,丑八怪,但是,哈哈哈,太逗了。哪来的勇气?他爸妈怎么不管?”
没有不独立性的大众审美,单调乏味。
有个节目,杨迪读到高中时一篇日记,大意是:我喜欢我自己,我风趣幽默。我要坚持做自己,总一天会遇到欣赏我的人。
从那篇日记到他被接受认可,十年不止。现在的他,被捧也罢,骂也好,依然故我:我自风情万种,不与人挣。
如果十年前,我开口唱歌呢?
和流行的标准不一样就不唱歌,
跑掉就不唱歌,
怕嘲笑就不唱歌,
在KTV里,我只能在旁边的做一个忙着吃的吃货。
在晚会上,我永远是台下的默默无闻鼓掌的观众。
心底里,我一直在等待,
等会游泳才敢下水,
等英语流利才敢去英语角,
等成为作家再写作,
等唱歌好听了才张嘴。
只怕等太久了,只好告诉别人,告诉自己,我不喜欢唱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