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常与「饮马翰海」连用, 在《 封狼居胥是多大的功绩?如何封?狼居胥又在哪?》一文以介绍了封狼居胥, 再说说饮马翰海。
本文介绍「翰海」与「瀚海」, 并分析于何处饮马。
30s 总结
- 翰海, 一为北海, 一为沙漠, 一为都护府;
- 翰海, 最初指的是贝加尔湖;(霍去病饮马于贝加尔湖畔)
- 瀚海不是翰海, 原指东南方的一片海;(现属东海海域)
- 翰海指代沙漠, 早见于唐时, 盛行于明清。
词义与词源
词义
翰海, 也作瀚海。多义词, 一指水, 一指沙漠, 一指唐都护府。
《汉语大词典》: 翰海, ①地名。其含义随时代而变。 ②指沙漠。 ③唐都护府名。1
《辞源》: 「瀚海」也作「翰海」, ①北海,在蒙古高原东北,一说指今内蒙古之呼伦湖、贝尔湖。②指沙漠。③唐都护府名。2
其他辞典释义大同小异。
词源
翰海语出《史记》。
《史记·西域传》: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瀚海语出《三国志》。
《三国志·魏书》: 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 又南渡一海,千余里,名曰瀚海。
翰海还是瀚海?
从词源上, 最早为翰海。
翰海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瀚海语出西晋·陈寿《三国志》。
翰海, 与翰海不同。
在《三国志》中,陈寿明确地用了「瀚海」以区分「翰海」,并且在该书中只有「瀚海」而无「翰海」。3
最早出现的三部正史中,且「瀚海」与「翰海」是截然分开,决不混淆的。3
翰海在西北, 翰海在东南, 绝无任何关联。3
翰海与翰海常被混淆。
自六朝至今,普遍存在着误把“翰海”作“瀚海”的现象。受这种误用的影响,《辞源》等辞书对“瀚海”的释义也出现了疏漏。3
现多为瀚海。
搜狗输入法候选词后人在用「翰海」这个词时想当然地以为「翰」字当有水旁,而「瀚海」一词又较少为人所知,故而误将「翰海」写成了「瀚海」,传写既久,后人遂不以为讹,谬种流传,「翰海」就逐渐退出了人们的书写范围,而「瀚海」的本义也就不为人所知了。3
翰海是不是海?
从正史史料溯源。
翰海是「海」
从正史看, 翰海与水有关。
史记
翰海, 与水有关, 位于鸟迁徙路线上。
《史记》有两处记载 : ①《史记·西域传》记载「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②《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史记》正义 : 翰海自一大海名,群鸟解羽伏乳于此,因名也。
崔浩注《史记》: 北海名,群鸟之所解羽,故云翰海。
张晏注《史记》 :登海边山以望海也。
戴孚《广异志》:翰海, 在沙漠北。
汉书
翰海, 与水有关, 可饮马。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汉书·西域传 (上)》: 骠骑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
《汉书·西域传 (下)》: 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翰海。
《汉书·叙传》: 饮马翰海,封狼居山。
翰海真是海
正史明确指出, 翰海是海, 在东南方。
此海当属今东海海域。3
三国志
瀚海, 东南方的一片海。
《三国志·魏书》: 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 又南渡一海,千余里,名曰瀚海。
梁书
《梁书》卷五十四 : 倭者 …… 历韩国 …… 七千余里始度一海,海阔千余里,名瀚海,至一支国。
北史
《北史》卷九十四 : 计从带方至倭国 …… 历朝鲜国 …… 七千余里始度一海,又南千余里度一海,阔千余里,名瀚海。
那为何说瀚海是沙漠?
以瀚海指代沙漠, 早见于唐。
《出萧关怀古》: 达摩横万里,萧条绝人烟。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
唐时, 瀚海或为湖泊, 或为沙漠。
盛唐以后:沙漠、湖泊并存。4
任凭瀚海新义叠出,它的最初含义却从未被唐人遗弃。4
明清后多指沙漠。
沙漠瀚海虽然广为流传,它后来取本义而代之,则与少数民族一度人主中原有关。4
宋金元代文学中的瀚海,虽保留了湖泊之意,而其中内涵却渐在暗中被偷换。至明清时它专门代表北方大沙漠。4
翰海在哪?
饮马翰海, 与霍去病有关, 那从相关史料中找翰海。
霍去病饮马于贝加尔湖(翰海)| 中国国家地理《史记·匈奴列传》记载 : 汉骠骑将军之出代二千余里与左贤王接战,汉兵得胡首虏七万余级,左贤王皆遁之,骠骑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
沧海桑田, 霍去病饮马之处已不可考。过去的翰海已经干涸, 现在的贝加尔湖畔或不是冠军侯的饮马之处了。
总结
- 翰海, 一为北海, 一为沙漠, 一为都护府;
- 翰海, 最初指的是贝加尔湖;(霍去病饮马于贝加尔湖畔)
- 瀚海不是翰海, 原指东南方的一片海;(现属东海海域)
- 翰海指代沙漠, 早见于唐时, 盛行于明清。
END
感谢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 :
References
[1]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2] 辞源[M].商务印书馆,2009.
[3] 和谈.瀚海本源辨正[J].兰台世界.2012(04):11-12.
[4] 应晓琴,黄珅.瀚海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101-1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