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环境造就了心境 读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环境造就了心境 读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作者: 街角有你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22:01 被阅读0次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心情抑郁,政治才能没有机会施展,所以寻求他崇信的佛教的庇护,在佛院特殊的氛围中,感叹“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意思是在这样安静的地方,我的心才能感到恬静舒适,其实他是被这样的环境所感染,心境也随之趋于平静。而这样的平静只是暂时的,离开这样的环境回到官场就又是一种心境了,这样自欺欺人的做法也表现出诗人的无奈。暂时的逃避现实也是一种超然之举,最起码此时有一份安静和平和。就如同我们工作了一天,去酒馆嘈杂的环境中举杯畅饮,不失为解除疲惫的一种方法,在此环境中可以大声喧哗,无所顾忌,发泄一番也不为过。

而柳宗元又是如何营造佛院的环境呢?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诣,到,往的意思,超师院,指永州龙兴寺。“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从井里打出凉水漱口,静下心来拍打衣服上尘埃,指心要虔诚,把尘世间的污秽除去,“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心无杂念捧起贝叶佛经,缓缓地走出东斋咏读。着四句交代了佛院读经的规矩,诗人清晨就来到东斋,想通过读经寻求内心的平静。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佛教真正的意图没有人能够认识到,狂妄之事却被世人争相追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佛之经典的期望难以理解,修养心性怎么能够熟练驾驭。这是写诗人对禅经的领悟和理解,表示对晦涩的佛经一时难以参透。“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小路和周边建筑显得非常寂静,青苔接连着竹林深处“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太阳出来了,寺院的雾气和露珠开始消失,此时的青松就像刚刚沐浴过青翠挺拔。这四句描述了寺院的清丽景色和幽静的氛围,让诗人沉浸其中被感染被熏陶,心境也随之平和。“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这样的环境使我无以言表,悟出的安静心境使我心满意足。一时半会是不会那么通透的悟出佛理的,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使之心静,这样的氛围造就了其心境,获得暂时的解脱和安逸。(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环境造就了心境 读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心情抑郁,政治才能没有机会施展,所以寻求他崇信的佛教的庇护,在佛院特殊的氛围中,感叹“澹然离...

  • 读《唐诗三百首》(三十四)

    《唐诗三百首》第三十四首,柳宗元的“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作者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德宗贞元初,举博学...

  • 读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九洲芳文 读此诗,令我回想起曾在寺院度过的时日。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柳宗元汲井漱寒齿 清心拂尘服闲...

  • 今日份练字打卡—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这是一首抒写感想的抒情诗。此诗写出晨读禅经的情景和感受,曲折地表达了...

  • 7.9唐诗三百首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作者: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

  •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韵译及赏析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作者: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

  • 032-【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

  •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

  • 读《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翼可冥...

  • 读古诗词打卡第96天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环境造就了心境 读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wl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