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里达乐园》是一个叙事角度非常特殊的影片,大部分时间,荧幕上都只是几个小孩子没什么营养和意义的对话、嘻闹。然而背后其实掩藏着非常艰难和不堪的真实故事线——那些由大人们承担着的现实。
本期人物志,来聊聊影片里那个纹身抽烟、满嘴脏话的不良“妈妈”。
看完影片之后,有人读出了底层人群的心酸,有人读出了社会阶层间的裂痕,有人读出了像房东这样身边人的善良和无奈。
但是,我并不会讨论这些。我想聊的是,如果妈妈是一个像警察、医生那样的社会角色,那这个角色应该如何演绎,谁能定义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有没有人能告诉我们一个标准的答案——为人父母,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
哈莉哈莉是一个曾经入过狱的单亲妈妈,找不到任何正经工作,带女儿穆妮过着真正所谓“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她能做的,就是每天想尽一切办法筹集明天的房租,以保证女儿不会和她一起流落街头。
以至于最后走投无路的时候,她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和底线,那个她曾经坚决不愿意触碰的底线。
因为不愿意做那些事而被解雇但她唯一没有想过的事情,就是放弃穆妮。穆妮是她做这一切的根本意义。即使曾经面临脱离苦海的机会,她也因为穆妮拒绝了。
拒绝了不喜欢小孩的男人她大概确实是一个做过坏事的不良少女,但她一直承担着作为一个母亲应该承担的责任。
当然,这并不是重点,世界上大概有99%的母亲都能做到。
只不过,面对着如此苦不堪言的生活,如此令人崩溃的压力,对捣乱的孩子说一句,“你懂点事别闹了好不好?!”总还是理所应当的吧。
我们谁小时候没听过大人说这句话呢?
但是哈莉没有,从没说过一句类似的话。
穆妮是一个极其调皮聒噪的小女孩,程度远胜过同龄人。很多时候我们在屏幕前看着,都恨不得进去扇她两巴掌,叫她别再闹腾了。穆妮的小伙伴迪奇和斯库提先后被父母限制和她交往玩耍,简直是正常父母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缺乏教养,哈莉本应该制止穆妮不好的行为,告诉她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不要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任性、撒谎、没有礼貌的人。
没错,哈莉本来就不是一个家庭教育的优秀典范。但是我相信,从她身上,我们能看到亲子关系中的一种力量,一种态度,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是当今很多父母,尤其是传统中国式父母不能明白的,那就是自由。
吃着残羹剩饭,孩子们浑身没安地跳舞,哈莉笑着说,“你们在跳电臀舞吗?”还称赞他们跳得好。这一幕让我想起自己和家里很多小孩子吃饭时候的不安生,这时父母通常会说,“干嘛呢,好好吃饭,别乱动,掉的衣服上到处是。”
下大雨,和女儿一起跑出去,在雨中嬉戏。想想我们小时候,下雨天去外面乱跑,回来不给你一顿胖揍就很给面子了。
刚挣了一点钱,就带着女儿去逛超市,买可爱的头饰,买卡通的翅膀,被好朋友詹妮买礼物,恐怕日进斗金的大富豪也没有她们的那股开心劲。如果放在我们的现实情况中,会是怎么样呢?——“好不容易挣了这么多,咱们要省着点花在刀刃上,这些东西没用,买这个干什么,要买也买点有用的东西。”
每当孩子们闹腾的时候,哈莉都配合地笑着看着他们,和他们一起闹腾。
来个打嗝比赛 问孩子们想玩什么 玩游戏不必按照规则来,开心就好是哈莉天生就这么乐天吗?还是她并不觉得多么苦?并不是。她内心里承受太多了,毕竟现实沉重,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人能替她抗。
决定走最后那一步之前,她久久地站在夕阳下抽烟在园区卖东西被抓住时,她知道自己再被逮捕的话就一定会和穆妮分开,于是她扔下了所有的香水逃走了。
这一幕真的很令人心酸,本来就一无所有,还要失去用钱买来的香水——贫穷就是这样,弱者愈弱。
离开的路上,可以想像哈莉多么沮丧和绝望,而此时什么都不懂的女儿还在问东问西,说,你走的太快了。
按照正常国产剧的套路,情绪都渲染到这里了,难道哈莉不应该奔溃爆发,骂女儿一顿,然后两个人抱着失声痛哭吗?
哈莉蹲下来,没有对女儿说一句重话,背起穆妮,继续走。
她一面背负着重压,一面把所有的笑脸和支持都给了女儿,穆妮在她的陪伴下,没有一点贫穷、害怕、自卑和承压的影子。她不是最优秀的妈妈,但她是一个超级酷的妈妈。
试想如果这是一个真实的中国底层社会的故事,大概率会是这样发展——
母亲哭着对孩子说,“妈妈已经很辛苦了,你怎么就不能懂点事呢?”孩子开始在一知半解中感到低沉、忧郁和畏惧。
等到她长大一点,妈妈会说,“妈妈什么都没有,只有你,我们也没有其他任何资本,只有更加努力。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
孩子长大了,和妈妈意见不同时,妈妈会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啊,我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吗?”
是不是这个故事更熟悉。
几乎所有的中国父母,都在这样一种“我为了你好”的态度中,把自己的情绪、期望和意志强加在子女身上,让整个亲子关系走向了一种极度沉重、互相依赖的境地中。
殊不知,这种以爱为名义的精神压力最为致命。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将来穆妮决定去做一个和世俗期望格格不入的事情,哈莉会左右她、阻止她吗?当然不会,哈莉会像过去无数次一样,笑着跟她说,真有趣,然后一起畅想不一样的未来。
或许穆妮得不到富足的物质生活,得不到有文化父母的各种培养,甚至会因此而得不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她得到了自由。
——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她不必为了父母的期望而作出违背自己内心的选择,不必背负父母深切入骨的期待,不必在无形中一辈子承担着来自家庭的压力和禁锢。
考得不好她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诉妈妈,笑着互相嘲笑对方;
失恋了她可以选择自己呆在房间里呆一两周,妈妈不会逼问她什么情况;也可以选择和妈妈诉说,妈妈会平静地听着,然后说没关系,我当年也遇到过;
自己在外面瞎折腾,妈妈不会在家里担心地一团乱,隔三差五地打电话问——妈妈还在忙着穿漂亮的泳装去参加派对呢!如果她打电话回来寻求帮助,妈妈会全心地帮助她,这种帮助不会少一点,也不会多一点。
当然,没人能说得清楚,究竟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好妈妈。操心也好,豁达也罢,最终,还是没人能够定义,“妈妈”这个角色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
只是,如果所有的妈妈都是这样的酷妈妈,全天下的子女们恐怕都会活得更轻松一点吧。
我希望,在我有了孩子之后,我仍能像现在这样坚信一个信念:父母与孩子,因为某种特殊的缘分,而能够在人生道路上相互陪伴走一程,但是,也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