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在聊《hyperbole and a Half》这本书时,岛主隐藏了一个关键信息:作者艾丽得过抑郁症。隐藏的原因是除了公益活动和心理医生,我们不爱谈论抑郁,也不知道如何面对抑郁的人。害怕这个话题,把你们吓跑。
可其实,对每个人而言,情绪都是磨人的小妖精,捉摸不定。抑郁患者只是被情绪捉弄的比较多的那群人。
艾丽笔下的抑郁故事,让我想起自己处理坏情绪的时刻,以及身边人有坏情绪时,自己的反应。也许,读完这篇文章,你们也会惊讶于抑郁症和我们的坏情绪竟如此相像。
就让我们来看看,艾丽笔下的抑郁故事两个。
一
艾丽在一天醒来后,毫无缘由的感到万分悲伤和无助。她一点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她觉得自己好可怜。
她尝试阻止自己感到悲伤,但就像一个没手的人尝试用拳击让自己的手长出来一样无效。
当阻止无效时,她变得焦虑又生气。她急于想要掌控自己,于是她求助于自我羞辱。
虽然自我羞辱带来了一点点动力,但更助长自我讨厌的情绪,让人更加悲伤。
但当时的艾丽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她只是持续的用自我羞辱来鞭笞自己。
直到她所有的情绪慢慢枯萎,她感受不到任何情感,甚至连自我讨厌都没有了。
(当我们自己遇到坏情绪时,是不是也如这般,嫌弃而粗鲁的对待它们。可是(好在)他们还没离我们而去。)
二
感受不到任何情绪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小时候都有喜欢的玩具,可以成天和它们一起编故事玩耍,你也说不上为什么,但就是玩得特别开心。当你长大了,玩同样的玩具,讲同样的故事,你却再也感受不到那种乐趣。
艾丽说,抑郁也是这样,感受不到任何曾经能感受的一切。
在艾丽感受不到任何情绪的时候,她发现了一个好处。过去,她总是被各种情绪骚扰,被不安纠缠。她觉得情绪就是弱点,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现在终于逃脱它们了,可以为所欲为而not give a fuck。就这样,她租了6部恐怖电影回家。
可事实上,迎接她的是毁灭性的了无生趣。
慢慢的,她开始接受,也许自己要与无趣相伴一生,但却仍在内心的某个角落希望这一切都会过去。她保持正常社交,但所有人都发现她不对劲。
朋友们对她进行各种鼓励和提供方案。
这些鼓励和方案,在艾丽听来,就像是她的鱼死了,但所有人都拒绝承认一样。
艾丽说,也许她当时需要听到的,只是“真抱歉,你的鱼死了”,或者“它们真的死翘翘了,但我还是喜欢你”。
她花更多的时间独处,甚至开始希望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在这场“生存还是死亡”的争辩中,感受最糟的时刻是,决定生存下去。她不知道如何告诉身边的人她的情况,以及如何求助。
她说,在她感受不到任何情绪的时候,身边的人在她面前有了非常多的情绪。她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情绪,只能同意去看医生。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每件事对她而言,都是毫无希望的胡扯。
好在后来,她的感受开始慢慢回来。一开始,她开始感受到讨厌。她讨厌一切的事情。
然后,她开始莫名的哭。
最后,有一天,她看到地板上一颗孤零零的玉米,她笑了,停不下来。
艾丽想让故事有个积极而充满希望的结尾语,但经历过这一切的她深知鸡汤多么难以下咽。所以她说:没有人能保证一切一定会变好,但是希望可能就在地板上的一颗玉米身上,你不会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发笑就像你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抑郁一样。
故事就说到这里。
对我们自己而言,坏情绪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只能接受它,然后等待它过去。对我们爱的人而言,如果不能理解他,起码尝试接受他。
小小的说明:
图片来自作者的博客以及网上搜索,所以有部分内容是岛主自己翻译的。
1. 哈佛幸福课里说,好的情绪和坏的情绪是通过同一个管道出来的。如果你尝试阻止坏情绪,那你也阻止了好情绪。
2. 有的人天生比较敏感,但情绪不是弱点。拥抱这个天赋,你就拥有了最牛的共情能力。
(插图作者:Fabian Denter)看起来遥远的人或事,换个角度,也可以拥抱和理解。
- 就到这里吧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