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可以不用按照顺序来读,因为它是由36位著名作家作品中的经典章节组合而成的合集,书中所精选的内容都是作家本人所自认为最好的作品,就算挑选着读也不会影响其他内容。
翻开《这是我最好的作品》的目录,发现有一些作家的作品曾阅读过,但更多的还是从未接触过的。所以这本书其实也可以说是一本“经典文学试读本”,或是书单。
在选出的每一个章节前,都有作者的详细介绍和序言。序言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去理解作家及其作品。
虽然书中的每一篇都很喜欢,但有两篇让人尤其印象深刻。第一篇是斯蒂芬·文森特·贝尼特的《魔鬼和丹尼尔·韦伯斯特》,这一篇之所以会印象深刻其实是因为没看懂,不知道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所以后面应该还会重看的。第二篇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阿尔贝·加缪的《死刑判决》。
《死刑判决》是加缪《局外人》中的最后一个章节。 以前看过整个故事,但结尾部分只是匆匆略过,并未认真思考过。这次重看这一章,竟有了很多新的发现。
《局外人》中那个经典的开头始终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一个能把母亲的离世写得如此冷漠的人,大概除了加缪,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吧。但可能也是因为他把开头写得太好,一下子将我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在看到结尾的时候都不觉得结尾竟然也是一样的精彩。
在这本《这是我最好的作品》中,加缪选取的《死刑判决》是关于主人公正在等待上断头台的描写。从未想过,就算是单独的一个章节拿出来,也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再次看这个结尾中的一些句子,会让人忍不住深思。
“人生在世一辈子无论如何是不值得的。”
“不管一个人是活到三十岁,还是活到七十岁,都没什么区别。因为无论是前一种情况,还是后一种,其他男人和女人总是会继续活下去,地球会照样转下去。并且,无论我是现在死,还是四十年以后死,死这件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
……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感到有些悲观。既然每个人最终都要面临死亡,那为什么还要活着。
不过,我想,既然想要知道活着的意义,那首先就得好好活着。
或许,我从未真正读懂过加缪的作品,但每一次读他的作品,都会找到新的意义。就像从前在看《局外人》时,以为加缪就是想要要表达一种人性的荒谬与冷漠,后来再读,又看到了他对一种自由灵魂的追溯,如今从这本《这是我最好的作品》里单独选出的一章,又有了更多关于生死的思考。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这两篇,书里还有34篇同样精彩的内容,感兴趣的书友,建议亲自去看看原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