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思】“庸人自扰”

【学思】“庸人自扰”

作者: YangSiR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7-28 00:05 被阅读0次

    99%的人都认为,“庸人自扰”是指“平庸的人无事生事、自找麻烦、自讨烦恼。”这个成语“多用于讽刺愚昧或神经过敏的人”。但真是这样的吗?你确定?

    我觉得,既然“杞人忧天”的“主角”是杞国人,那“庸人自扰”有没有可能就是指“庸国人”呢?

    可能有人会问:古代有“庸国”吗?

    你别说,还真有。在古代咱们天朝还真是有“庸国”这么一个小国家。史书记载,《楚辞》的作者、大名鼎鼎的屈原,就是“庸人”。关于这一点,《离骚》中也有相关记述——“朕皇考曰伯庸”。今天的“上庸”就是古庸国的国都,其具体的位置大抵应该在四川盆地的中部。庸国本来是夹在楚国、秦国和巴国之间的国家,彼此相安无事。但不知为何它偏偏要去招惹楚国,结果,强大的楚国奋起还击,并联手巴国、秦国,把庸国灭而分之。“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句话,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出处大概就在这里。

    而楚国对一起灭庸的战友巴国人,也瞧不上眼。他们故意管“雅乐”叫“阳春白雪”,管那些低俗小曲叫“下里巴人”。用这样的词汇,成心糟践巴人。

    是不是还有人会问:那为什么楚国人会瞧不上巴人?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在农耕文明时代,巴人属于“非主流”。不种地,却贩盐。而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则是,巴国地处“川东山地”区,山地多而耕地又太少。所以巴人谋生,只能沿着长江三峡两岸,弄盐井、煮卤水成盐。这种盐被称为“巴盐”。时间久了,有人就把这一类的盐叫“盐巴”。现在天朝有很多地区好像还都是这么叫的吧!

    农耕民族中,这种“不稼不穑”的谋生野路子,“下里巴人”,是上不了台面的。前面说过,巴国在四川盆地东边,靠近重庆,多山。而在四川盆地的西边 ,是蜀国,靠近成都,多水。所以我们习惯上称四川为“巴山蜀水”。

    一直到秦朝,巴蜀之地还不是“天府之国”,因为那个地方总是发大水。而而“发大水”的原因更直观。因为四川盆地的西北角,是靠近青藏高原边缘的“四姑娘山”,属于横断山区的一部分,落差高达6000多米。在这片区域里,几乎所有的大江大河,“飞流直下”一万八千尺,谁受得了?

    李冰父子贴着高原的边缘,在这里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后,川西平原才慢慢变成了沃野千里、天下粮仓。“天府之国”的美名才开始流传开来。

    蜀人对李冰父子感恩戴德。在都江堰边上修建了“二王庙”,李冰的二儿子,被神化成了“三只眼”,全名“灌江品二郎显圣真君”。“二郎神”的原型,应该就是从这里来的。因其修筑都江堰功劳太大、太辛苦,理应好好歇息。所以“二郎神”的像,是坐着的,还翘着一条腿。这便是著名的“二郎腿”。

    ……

    从以上这么一段小文章里,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多读点书”还是有用的。你看我们平时所谓的“庸人自扰”、“下里巴人”,还有“巴山蜀水”、“二郎腿”等成语或俗语,都出自于这么一个小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思】“庸人自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gl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