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支小笔律师随笔情感天地
今年清明节扫墓,不妨用这个模式

今年清明节扫墓,不妨用这个模式

作者: 虬田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08:18 被阅读0次

    在老家闽北乡村,至今还保着不在清明节扫墓,而在农历八月初一扫墓的习俗。为什么是这样的习俗呢?据老一辈人说,主要是因为清明时节淫雨纷飞,许多地里的作物长不出来。在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个季节人都没东西吃,哪有什么东西可供祖先的。农历八月,秋高气爽,鸭正肥,谷已黄,正好供祖先。因此,这个习俗就这样形成了,而且几百年不变地延续下来。窥一斑可见全豹,透过这个习俗可以看出这一带人民的精神风貌。

    一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墓地存于天地之间,草长尘飞无法回避,不让杂草淹没祖先的“宅院”,不让尘埃蒙蔽了祖先的“门牌”,所以除草扫尘自然是扫墓的一项重要任务,但这项外在的任务,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祭祀。草锄毕,尘扫净,摆上三牲、香烛、茶、酒等祭品,庄重举行祭祀仪式,充满“仪式感”的祭祀仪式,其实是最高的礼,是最高的尊,是最高的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和传承延续,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灵魂。没有这个仪式,就失去意义。而三牲是祭品的重中之重,如同宴席上的酒水一般的重要,纲目之首,非有不可。因此,两全其美的方法,就是选择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举行适当的活动。

    二是心怀感恩,不抱怨生活。血脉的传承以族线形式延续,各家有各的祖先,自然各拜各的祖先,尤其是乡村,以前的墓地都在深山密林之处,去祭拜并无他人可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祭祀祖先,完全遵从传统,并靠个人自觉执行,也就是所说的“自律”“慎独”。山区人民坚守“虔诚”的本心,拒绝“作秀”走过场,更不认为此是一种额外负担,在祖先灵前牢骚怪话,抱怨生活的不易,而是尽心准备,用丰硕的物质形象来告慰先祖,后人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蒸蒸日上,感恩生活,更感恩祖先开创的基业和给予了生命火种。这种表达方式虽然淳朴,却特别真诚,同时也传递出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孜孜,追求向往的目标方向。

    三是改革创新,善化解矛盾。清明节扫墓除了与物质短缺有矛盾外,还和农时有冲突。此时,正是老家山区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家家户户争分夺秒地给水田插稻秧,这个节骨眼上,不容浪费一丁丁光阴,因为错过一时,就得耽误季。老家人把扫墓这件大事的时间,稍稍改革创新一下,放到秋收之后,不仅解决了供品短缺问题,时间的矛盾问题也一并解决了,可谓一举多得。可见,老家人的灵活智慧与改革创新精神早已有之,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一直得以延续传承和发扬光大,最为明显的就是改革开放后,老家人迅速适应新时代潮流,有的耕山种果,有的走出大山,开店经商、办厂创业等等,率先甩掉穷帽子,过上小康好日子。

    如今,老家人不仅生活富裕,物质丰盛,也早已改变了单一的农耕生活,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老家人,八月初一扫墓的传统却没丢。

    当前,进入特殊情况的关键时刻,不提倡扎堆扫墓,山区老家人的这种机智灵活方式可以借鉴,待到云开雾散、阳光灿烂时,再去扫墓祭祀。不同的时间,一样的扫墓仪式,一样的慎终追远,一样的文化自信。一样都该点个大大的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年清明节扫墓,不妨用这个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gx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