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名篇佳作被湮没,现存诗篇仅6首的王之涣,其中就有两首成为了千古佳作哦,在那些被淹没的文章中,又有多少属于王之涣呢?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王之涣,还是比较贴切的。
为什么说坏呢?因为在王之涣的时代,要让作品保留下来太难,堂堂王之涣,流传下来的诗不过六首绝句而已。
为什么说好呢?因为在那个辉煌的盛唐,诗歌的王国,才能造就出最伟大的诗人,王之涣正好赶上了。
王之涣赶上了好时代,却没有交到好运。比如和他并称边塞四诗人的王昌龄、高适、岑参,都当过大官,享受过荣华富贵,王之涣却从来没有。
按说王家也是名门望族,可一直到中年,才当了个衡水县主簿,实在让人想不通。
在这衡水县啊,王之涣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取了县令的千金。
县令可是王之涣的顶头上司,此时的王之涣已经三十五岁,并且已婚有子,人姑娘才十八岁,身份和年龄都相差悬殊,为什么姑娘就偏偏要嫁给王之涣呢?
我想唯一能说得通只有一点:靠才华!
因为才华嫁给王之涣的李姑娘,夫妻虽然恩爱,可是遭不住王之涣的臭文人脾气,因为被诬陷,王之涣干脆甩手不干了。
这下好,生活来源都没了。夫妻两人过上了吃土的幸福生活。
这土一吃,就吃了十五年。
十五年间,王之涣认识了王昌龄和高适。三个人相约在长安城喝酒。
古代那些文人大家都知道嘛,诗和酒不分家,诗人和歌姬不分家。诗人喝酒不找小妞儿配,都不好意思见人的。
而这三个人本来当时就以诗文出名,各种场合上,歌女小姐姐们最爱唱的就是他们的诗。
喝着起劲儿,王昌龄狡黠地一笑,对王之涣和高适说:我们要不要搞点事?
高适说:搞什么事?
王昌龄说:看到那边四个小姐姐没?
高适和王之涣忽闪着大眼睛说看到啦!
王昌龄说:咱们来比赛,一会儿他们唱谁的诗多,谁就是最牛的!
高王二人纷纷表示,谁怕谁是狗!
第一位小姐姐唱道: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嘻嘻一笑,在墙上画了一道,说这是我哒!
王之涣:呵呵!
第二位小姐姐又来了,唱道: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嘿嘿一笑,在墙上画了一道,说这是我哒!
王之涣:呵呵!
第三位小姐姐上台,唱道: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哈哈一笑,又在墙上画了一道,说两首都是我哒!
王之涣:呵呵!
眼看只剩下最后一位小姐姐,王昌龄和高适一同看向王之涣,眼中充满了同情。
王之涣小脸一红,说你们懂个屁,这三个小姐姐都是乡巴佬,只会唱你们那些下里巴人,不入流!我的诗都是阳春白雪,她们当然不会唱。
王昌龄和高适继续同情地看着王之涣,说:嗯,你说得都对,但是这有什么用呢?
王之涣继续说道:你们看到最后一个小姐姐了吗?她长得最漂亮,最有气质,你们同意吧?
王昌龄和高适继续同情地看着王之涣,说:同意同意。
王之涣说:那说明这个小姐姐是最牛的,头牌!一会儿咱们等她唱,如果她不唱我的诗,我一辈子都认你们比我强,如果她唱了我的,哼哼,你们都要拜我为师!
第四位小姐姐翩翩而来,在台上向台下嫣然一笑,绣口轻吐,悠悠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一听,那个得意哟,指着王昌龄和高适的鼻子就骂:嘻嘻,你们两个土鳖,听到了吗听到了吗!
说着三人同时大笑起来。
四位唱歌的小姐姐看这边热闹,过来问几位小哥哥笑啥呢。三人把刚才神仙打架的故事讲了一遍,四位小姐姐连忙下拜,并陪他们玩了一整天!
上面这个故事大概就是王之涣在吃土十五年间的生活写照。
每天吟诗作赋,和朋友饮酒作乐,期间还写下了那篇著名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时间一天天过去,王昌龄和高适都当官了,王之涣还在家吃土。
朋友们都觉得这样下去哪行啊,纷纷劝他去找个工作。
王之涣看看身边的李氏,18岁嫁给自己,现在都30多了,一天好日子没过,天天吃土,挺对不起她的,于是就真去找了份工作,当了个小小县尉。
不管怎么说,生活来源又有了,吃土的间隙可以吃点别的东西改善生活,而且凭借他的才华,又正巧在那样一个时代,生活一步步好起来,实现小康应该也不难。
谁知道,天不遂人愿。
就在当上县尉这一年,仅五十五岁的王之涣便因病去世。
而可怜的李氏,把自己的青春都付出给了这个有才华的男人,却过了一生清苦的生活。好在,他们之间是相爱的,日子虽然苦一点,心里也会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