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055701/e4d5d601faea3ecf.jpg)
秋末,渐入冬,天黑的越来越早。
下班时候下着小雨,走到楼下,远远的,看到一个穿橘色摇粒绒衣服的小小的,矮矮的人儿,在楼道玻璃门里面站着。
怀里抱着个皮球,仰着头,眼巴巴看着每一个推门进来的人,跟着转头,一路目送人家进电梯,又回过头,看另一个进来的人。
心里一定在想,“不是妈妈,怎么还不是妈妈呢”“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呀”,望向远处,眼睛里充满期待。
我紧跑两步,推门而入,她看到我,眼神里瞬间放出光彩,“妈妈”,“妈妈”,声音大而响亮。
“嗳”,我来不及合伞,应声给她一个大大拥抱,抱着亲了又亲。
小小的人儿,不知不觉,已懂很多事。
刚开始下班,还亮着,她在小区广场玩儿,看到妈妈回来,远远的飞奔过来,笑的像朵花。
每天,一到快下班的时候,就说,“出门接妈妈”,有一次,一路快接到我下车地方,等我。
印象最深的一回,天微黑,狂风大作,我目不斜视往家跑,忽听到左前方一声“妈妈”,定睛一看,一个小小的人儿,戴着帽子,站在一个墙边。
我抱起她往家跑,摸着她冰凉的手,“你怎么不回家啊,些外面冷的”,“等妈妈,等妈妈”她忽闪着大眼睛。
“拉她回家,她不回,非说要在这里等妈妈”,奶奶在一旁说。
这就是我家的小人儿“等妈妈”的故事。
“每个孩子都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起初听到这句话,觉得这比喻没什么水平,孩子,粉雕玉琢的,怎么就成了一坨肉?
渐渐才发现,这哪是比喻,这就是写实啊。
孕育了几个月,血脉相连的骨肉,看着她的眉眼,嘴巴,手指,脚丫,综合了我们俩人的特色。
细细端详她的脚,最小的两个脚趾,一个长得和爸爸一模一样,一个长的和我一模一样,“酒窝在哪里”,她会指指自己嘴角,另一只手又伸到我嘴角,说“妈妈的在这里”,然后我俩相视而笑。
这是独一无二的结晶,现在一跑一跳一笑的样子,像极了我!
“看到孩子的笑,所有的不开心都无影无踪”,有这么夸张吗?
是的,就是这么夸张。当妈后的柔软,一部分来自于自发的母爱,更大一部分来自于,从她身上感受到,接收到,感动到的爱。
她会想着你。上班时候,她用奶奶手机,发语音给我,“妈妈,妈妈下班没”,“回家吃饭”。
她会关心你。玩累了,她坐下休息,也会拍拍旁边的位置说,“妈妈,坐”,她会依偎在你旁边,自己喝水,也说“妈妈,喝水”。
她想跟你一起。最近喜欢玩儿的游戏,就是玩球,赛跑,她会说,“妈妈,你站这里”,“来,预备,跑”,指挥着你一起,我故意抢跑了,她还不愿意,要把我拉回来,重跑,哈哈。
每次问,“想妈妈没”,她笑眯眯说“想~”。
有次跟女生朋友聊天,说起最亲的人,她说“在我心目中,我妈,就是我最亲的人,我最信赖的人。”
“那以后结婚了呢,老公就变成最亲的了”
她不以为然,“才不会,我那天问我男朋友,喜欢我什么,他巴拉巴拉说了,同样问题,问我妈,我妈只会说,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你怎么样我都爱你”。
母亲的爱,是没有理由的,是最无私的。男生喜欢你,可能被你迷人的外貌,出众的气质所吸引,而父母的爱,是不看这些的。
这也就不难解释,一些父母对孩子放纵或溺爱,因为在他们眼里,你哪里都是好的,干什么都是顺眼的,夸还来不及,哪舍得让你受一点委屈。
我妈妈教育我的理念里,有一点,就是“小孩子,不能夸”,“夸了怕骄傲”,总是严厉。
而到我现在带孩子,免不了,对我所受的家庭教育有了反思,印象中,爸爸妈妈的一次鼓励,让我受鼓舞很久,一次不理解,也让人黯然伤神一阵儿。
所以,在孩子做的好的行为,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具体的鼓励。
给孩子充分的宽松和自由,突发奇想躺地上就地打滚儿,往墙上画画,自己非要端盘子结果打碎了,趁我不注意,把她认为的好东西放我碗里,做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不吼不叫,脾气变好,其实源于真正站在孩子角度理解她了,她的想象力,创造力,模仿能力,有时大人自叹不如。
手拉手,一起回家。
母女你一言我一语,一起聊聊天(虽然有一部分答非所问或自言自语,哈哈)。
很惬意的气氛,就跟朋友一样。
我从没把她当个两岁一点儿的小孩子。
每次急匆匆往家赶,是因为,我知道家里有个小人儿,在等我,而她,也想跟妈妈呆在一起。
也许这就是牵挂吧。
每一个职场妈妈,都跟超人一样,那么拼,那么强,是因为她们心底的对一个小生命的责任感,以及这个小生命赋予的源源不断的能量,没什么,在怕的。
被一个人爱着,被一个人需要着,被一个人牵挂着,就是件最幸福的事。
她的开心快乐,抵过任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