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戴氏春秋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5.11 楚国内部矛盾的化解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5.11 楚国内部矛盾的化解

作者: 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 来源:发表于2024-06-19 22:13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一家独大的“穆族”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一致对外,不过当各自积累的利益足够多且无法做到平均分配的时候,矛盾就爆发了:

    “穆族”群公子去世记录

    如表所示,从表面上看,“穆族”中年长的诸位公子由于自然因素去世似乎是其凋零的主因。不过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失去了强有力外在竞争对手的“穆族”,由于楚共王对于这些年长的叔伯们根本无力制衡,终于在内耗中逐渐失去了对大多数权力的掌控。

    首先令尹公子婴齐(子重)利用“鄢陵之战”的失败逼死了长期与之争权的弟弟大司马公子侧(子反),此与子玉死于“城濮之战”带来的恶果类似,对楚国造成了致命打击。

    公子侧去世后接任大司马的原右尹公子壬夫(子辛)主要是作为令尹的助手存在,此无法获得其他更加强势的同族兄弟支持,出现了右司马公子申与之争权的局面:

    ……楚公子申为右司马,多受小国之赂,以偪子重、子辛,楚人杀之……(左传.襄公二年)

    由于公子申原为长期执掌楚国北上重镇申县之“申公”,并曾经主导过救蔡、迁许等重要军事行动,因此对于子辛出任司马颇有腹诽,进而采取了勾结楚国边境的仆从国家以要挟子重、子辛的行为,结果遭到清算。

    就在公子壬夫接替去世的子重成为令尹两年后(前568),楚国又以类似的理由将其处死:

    ……楚人讨陈叛故,曰:“由令尹子辛实侵欲焉。”乃杀之。书曰:“楚杀其大夫公子壬夫。”贪也……(左传.襄公五年)

    此实则由于同为“穆族”的诸公子以“彭城之役”等一系列失败而归罪于责任人令尹,用以发泄其长期以来对于子重、子辛一派当权的不满,以及对公子侧、公子申等原主将们的平反。

    不过此举也被认为是楚共王不能恰当平衡群公子势力的明证:

    ……君子谓:“楚共王于是不刑……己则无信,而杀人以逞,不亦难乎?……(左传.襄公五年)

    无论后世评价如何如何,楚共王开始利用这个机会消除“穆族”独大的局面,而启用其自己的“庄族”兄弟们分享权力:

    子辛之难后“庄族”在楚国的抬头

    如表,“庄族”出身的公子贞(子囊)和公子午(子庚)开始与“穆族”的大司马公子何忌以及大莫嚣公子罢(也作公子罢戎)行成“双头政治”,同时他国出身的异姓彭名与伯州犁也在诸卿之中站稳脚跟,这是之前的楚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

    到楚共王去世,康王即位后,由于吸取了之前“穆族”独大的教训,楚国开始出现“庄族”与各个传统氏族共治的局面:

    楚康王即位后楚国诸卿的权力划分

    如表,公子贞(子囊)去世后,同为“庄族”的公子午成为令尹,但是其他庄族却并没有充斥于整个政坛,只有公子追舒(子南)出任箴尹;庄王时出身“薳氏”的著名令尹蒍艾猎(孙叔敖)之子蒍子冯成为司马,此为了追尊这位先贤的功绩,同时避免“庄族”独大;之前一度强大的“穆族”并未被彻底清洗,反而有三人成为仅令尹、司马的副手,此避免了氏族代际之间的冲突;最重要的,一度由于“申公巫臣之难”而被迫远离楚国政权中心的屈氏重新获得了大莫嚣和连嚣两个宗教职务。《传》对楚康王早年的这次权力分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楚公子午为令尹,公子罢戎为右尹,蔿子冯为大司马,公子橐师为右司马,公子成为左司马,屈到为莫敖,公子追舒为箴尹,屈荡为连尹,养由基为宫厩尹,以靖国人。君子谓:“楚于是乎能官人。官人,国之急也。能官人,则民无觎心……(左传.襄公十五年)

    至此,楚国重回各族共治的局面,公族简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为其重回中原的努力奠定了内部基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5.11 楚国内部矛盾的化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mb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