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路

作者: Blackpaws | 来源:发表于2018-07-18 09:33 被阅读45次

    【几年前的旧文,这两天是末代沙皇全家遇难100周年,翻出来看看】

    19世纪初,罗曼诺夫王朝是不可战胜的:超过两个世纪对俄国的统治,并且击败了神话一般的拿破仑。

    可他们终于到了面临威胁的一天。那比入侵的军队更加致命的威胁,来自俄国内部。

    1826年7月, 5名革命者在圣彼得堡被处死。他们是12月党领袖,组织了一场失败的起义。而这次死刑的执行,还落下一个悲凉的笑话,犯人们竟然没被拴好,其中三名从绞架上滚落下来,在地上蠕动。当他们被重新往绞架上绑的时候,其中一位高呼:

    可悲的俄国,连执行绞刑的能力也没有啊!

    12月党起义是当时的一件新事物。它被叫做第一次俄国革命,不无道理。这一群人希望变革制度,其中一些,根本就渴望彻底去掉沙皇的统治。

    在俄国过去的历史上,对付一小群叛党易如反掌。可这时已到了罗曼诺夫的最后一个世纪,他们的统治力量开始被消解,俄国人从发起革命,开始过度到对沙皇行刺。

    最后四位沙皇:尼古拉、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尼古拉,轮番出现的不光是名字,还有交替的执政风格。

    1 “一旦你的人民怕你,皇帝就好当了” - 尼古拉一世

    1825年12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去世。谁将继承这位被视作拿破仑绞肉机的君主?

    这是一段短暂的困惑和权力真空时期。12月党人抓住了这个机会。3000名士兵聚集在改革派象征 - 彼得大帝的铜像下,拒绝向新沙皇尼古拉一世宣誓效忠。他们中很多人去过欧洲,去过巴黎,那里的激进思想在他们身上扎了根。他们希望借助先皇彼得大帝的现代化主张,来呼唤变革。

    诉求是废除农奴制和出版自由。在这两项诉求的后面,是他们希望实现民主的根基。

    新任沙皇在颤抖中意识到,局面对他不利。当夜幕降临时,他随即下令开火。前后七轮,清空了广场,死伤无数。

    当晚,他给自己的弟弟写信,“我是皇帝,可是,上帝啊!我这个皇帝是以什么代价换来的啊!是我的人民的鲜血。”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要老百姓几条命,真会如此惊惶吗?

    登基第一天的创伤,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尼古拉一世后来的强硬。这个年轻的君主,很快掌握了为君之道:一旦你的人民怕你,皇帝就好当了。

    有资料上提到,他的儿子说,尼古拉一世有着眼镜蛇一般冰凉凶狠的目光,足可以冻结你身上的血液。

    12月党人眼里的现代派偶像彼得大帝,也是尼古拉一世心中的英雄,但被他视作祖先里军事征服者的代表。在冬宫的墙上,有一幅彼得大帝的巨幅肖像,尼古拉就坐在下面。然而彼得的理想是,让俄罗斯加速进入未来;尼古拉却花了30年,来制造倒退。

    在他统治期间, 尼古拉整理成型一套自己的俄罗斯哲学。当整个欧洲都在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抗争时,尼古拉向这个时代交出了他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答卷,那就是正教、专制、民族。这向世界发出了一个极端保守的信息。在他为俄罗斯描绘的画卷中,一边是天主,一边是俄国,而尼古拉自己在中间,将这一切连接为一体。

    正教、专制和民族主义这个思想体系的诞生,是为了制造绝不质疑的顺民。甚至连内阁选拔也主要参考可靠度。他常常说,他更需要忠诚,而不是聪明的大臣。

    与此同时,俄国社会涌现出一群作家和思想家,这些知识分子开始对这种愚民现状发起挑战。

    到了世纪中叶,包括农奴制在内的许多议题,已经在激进的报刊,例如《当代人》中遭到公开抨击。《当代人》当时拥有在如今看来璀璨闪耀的作者群,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赫然其中。

    在这群作家中,首推屠格涅夫。他比其他任何一个作家都更多地改变了人们对农奴制的态度。他成长于贵族家庭,有着优裕的童年,却目睹了自己的母亲对家里农奴的残暴。他亲眼看见农奴被暴打,被送去参军,农奴家庭被撕裂。于是他写下了一系列的故事,以《猎人笔记》为名合集出版。书中一边是农奴的群像,另一边是地主的残忍。这本书1852年出版。也是在这一年,《汤姆叔叔的小屋》在美国问世。象汤姆叔叔号召公众反对黑奴制一样,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在俄国,对农奴制起到了同样的效果。

    尼古拉一世面对这本书暴跳如雷,立刻将屠格涅夫加以软禁,理由是它伤害了俄国地主阶级的感情。私下里,尼古拉承认,农奴制会有消失的一天,但,还不是时候。他挚爱的军队还仰仗这些农奴去填充,而他的帝国还需要军队去拓展。

    尼古拉治下的俄国,在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疆域不断扩张,成为近东地区的绝对势力。俄国一时间拥有全球最大的军队,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将它视作一个可怖的威胁。

    然而所有的这些数字都带有欺骗性。俄国的军队主要由征召的农民组成,他们欠缺装备,更欠缺士气。尼古拉选拔人才的标准,仍然是取决于忠诚,而不是才华。因此,他压根没有称职的将军去为他打胜仗。这样一来,便仅仅是时间关系,俄国的战争机器终会被证明其不堪一击。

    这一刻在1853年到来。

    尼古拉陷入克里米亚战争,与法、英、奥匈帝国为敌。随着他的惊惶与日俱增,这场战争眼看着就要输掉了。

    俄国的败仗,从根本上是因为,它以前工业革命之国家装备,去抵御已经彻底被工业革命改头换面的现代化军队。英法军队通过铁路和汽轮等现代交通工具进入克里米亚,而俄国军队基本靠步行,并以火炮对阵步枪。

    更令尼古拉感到羞辱的是,俄国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开始吃败仗。耻辱的痕迹无处不在,甚至在罗曼诺夫家族的夏宫也躲不开。每逢晴天,尼古拉拿起望远镜,便能从夏宫看见20英里外的格伦斯塔岛,那是保卫圣彼得堡的俄海军基地;同时还能看见的,是岛四周停泊的英法战舰。这是英法的实力炫耀,在尼古拉眼里,这是对他个人的羞辱,敌人就在眼前,深入他的帝国。他无法回避地意识到自己军事力量的羸弱。大臣们已经开始留意到他身体上的变化,整日沮丧,面带愁容。

    时间进入1855年。

    塞瓦斯托波围城已经六个月,俄罗斯帝国的专制统治者,皇帝病倒了。

    尼古拉先是着了凉,接着不顾病体,在圣彼得堡严酷的冬季,外出视察军队。当时天上下着大雪,尼古拉脱下外套,并解开衬衫纽扣。病重之后,他甚至不许医官前来探视,直到为时已晚,他得了严重肺炎。有历史学家认为,这有可能是蓄意自杀。

    被击溃的尼古拉保持了俄国30年的原地不前,如今,他的国家终于变成了一滩死水。

    可是,他的儿子,亚历山大,是否具备带来改变的能力呢?

    2 改革者的下场 - 亚历山大二世

    最后一位伟大的沙皇 - 这是亚历山大二世在今天的俄罗斯如何被铭记的盖棺定论。

    碑文上,满是闪耀的词汇铭刻着他的生平 :他将改革引入教育、司法、地方政府、以及军队。然而最伟大之处在于,1861年,亚历山大废除了农奴制,将农民从几个世纪的被奴役中解救出来。这个行为为他赢得了解放者沙皇的名号。

    到1850年代中期,废除农奴制的争论已经日渐白热化。很多人意识到这是造成克里米亚耻辱的一部分,人们因农奴制被捆绑在土地上,抑制了工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错误。

    真正让亚历山大二世下决心废除农奴制的原因,是他所感知到农奴制对罗曼诺夫家族本身所带来的威胁。除非他主动地自上而下推进改革,否则他将被迫面临自下而上的革命。经过好几年与地主阶层的讨论和听证,最终于1861年签署了解放法令。如今在莫斯科国家档案馆,还可以看到农奴们获知这一消息时的情形。这份宣示农奴制结束的正式文件,被大量打印,传遍俄国,在每一个教堂高声诵读。

    与此同时,在民主制的美国。为了废奴,一场内战打响。这在专制的俄国,亚历山大想当然地以为,只需自己一纸公文签发,就都妥了。他想,总有办法让各方都为这个结果而欢喜的吧。然而,他错了。现在,农奴们可以拥有田产,也可以遵照自己的意志婚娶,自由买卖,在本地选举中享有投票权。

    可到了分土地的时候,问题出现了。精英阶层可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慷慨。土地划分后,地主得三分之二,而且是其中最好的部分;农奴到手的土地,是地主挑剩下不想要的部分。要在稀少贫瘠的土地上,谋生糊口,其艰难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地主为分出土地得到了政府补偿,而刚解放的农奴却需要花钱来购买耕作权力。他们刚刚获得自由,却已负债累累。

    魔鬼在细节中。

    很多人都抱着极大的希望,亚历山大的改革将是俄国走向自由民主的第一步,但他们注定会失望。

    在他当政之初,拥抱了一个对于冷战结束时期的人们来说特别熟悉的词 - glasnost, 意为开放。他放宽审查,并允许人们在改革中发声。一切听起来都十分理想,可是祸根却悄悄种下。人们的期待在各项改革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一步步提高,而当种种妥协和折衷渐渐浮现时,希望破灭的一代诞生了 - 学生激进分子。

    他们的诉求变成了推翻整个沙皇体系。其中一些人主张使用暴力,现代恐怖主义就此发源。

    1866, 公众中的一员执行了第一次危及沙皇生命的尝试。一名激进学生试图于沙皇行走在圣彼得堡大街上时枪杀他。

    维拉.萨苏里契, 在圣彼得堡市长的办公室里枪击市长,最后被陪审团判定无罪释放。因为当时的公众舆论认为,她从道义上讲,有这么做的权力。随后,猎杀沙皇成为一项令人痴迷的活动,尤其是在一个叫做“人民意志”的组织成员中。该组织被公认为第一个现代恐怖组织。

    1879年8月,在一次决定命运的会议上,他们通过了处亚历山大以死刑的决议。为了最大程度地保密,那次会议在圣彼得堡郊外的一个森林中举行。这些人认为处死一个中等级别的官员,无异于浪费时间,他们需要的是,震撼沙皇统治的核心。因此这次谋杀,不能是一次普通的谋杀 ,需要有宏大的戏剧性以唤醒民众,以此作为革命的起点。

    “人民意志”自此孜孜不倦地展开各种暗杀活动,要取亚历山大的性命。

    1880年,一名成员在冬宫宴会厅引爆一枚炸弹,宴会厅被毁,炸死11人,然而亚历山大那天晚餐迟到,而幸存了下来。安保措施随之节节升级。

    机会终于还是降临到“人民意志”的身上。这天亚历山大的马车,为了避免引起恐怖分子的注意,刻意绕道运河岸行走。而“人民意志”准备充分,应变有方。其中一名青年科学家成员,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炸弹,形似手雷,其中放置数瓶硝酸甘油,一旦被击碎,就会引爆。在一个街角,当亚历山大的马车经过时,一名站在附近的成员将手雷投掷过去, 数名围观者受伤,而亚历山大安全无恙,他的马车防弹。

    如果他留在马车内,如果他就此扬长而去,也许历史会不一样。可亚历山大从马车里走了出来,他希望与暗杀者沟通。这时人群中又一枚手雷掷来,这一次,烟雾散尽之后,人们看见,20人受伤,而亚历山大自己,下半身已经炸飞,人也几乎死去。大家把他从地上撮起来,运回冬宫。

    回到宫里,他在惊恐的家人环绕中死去,其中便包括他的儿子,下一位沙皇,亚历山大三世。

    年轻的亚历山大看着父亲的惨死,思考着,这就是你希望赋予人们改革得到的下场。亚历山大二世的死,毫无疑问地立刻终止了所有的改革进程。即将成型颁布的宪法,被束之高阁。亚历山大三世绝不要这些东西,他坚信,俄国需要的,是一个强悍的统治。

    3 强人不走邪路 - 亚历山大三世

    亚历山大三世将自己塑造为一个强人,当然,他具有先天优势,其外形就象一个胡子和肌肉的混合体浇铸进了一套军装。六尺三寸的身高,体魄象一只巨大的熊。他叫人给自己画了一幅像,画中他在接见农民代表,坚定地站在画面中间,宽阔的胸膛和肩膀足以将俄罗斯民族挑在肩上。被接见的农民,完全被他的光芒所折服。

    亚历山大三世并没有惊人的智慧,他维系统治所仰仗的完全是意志的力量。他把这一时期称作“反应期”,给予各级政府接近于无限的权力,可以关押拘禁,关闭报馆。还组建了新的秘密警察,不惜一切地要摧毁所有的革命运动 - 就从“人民意志”下手。

    接下来的1881年,数十位革命者被运到一个称作“俄国的巴士底狱”的施里塞堡,政治犯关在这里,无声无息,被公众遗忘。

    表面上,“反应期”相当有效。然而每一次对革命的镇压之后,都会有新的力量起来取而代之。

    1887年,5名革命者在施里塞堡被处死,罪名是密谋暗杀沙皇。这5人中间有一位21岁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Aleksandr Ulyanov)

    可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但是绝对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他的弟弟。

    乌里扬诺夫被处死那天,弟弟正在学校里参加几何考试。哥哥的死促成了弟弟的激进和反叛,很快参与到学生抗议活动中,并且开始创作革命主题的文学作品,用来发表这些作品的笔名,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几个名字之一:列宁。

    同时代的智者纷纷看见了危险,托尔斯泰写信给沙皇,恳请他以慈爱示人,包括对他的敌人。然而亚历山大决定将自己已经开始的战斗,更推进一步。

    仿佛是为了昭示自己弘扬母国传统文化的决心,他决定就在这座杀死他父亲的城市,就在被暗杀的原址,来宣告西方现代思想的破产。

    在这座彼得大帝构想来作为新俄国楷模的城市,俄国一度在这里拥抱西方理想,连城市的建造看上去也与任何西方经典城市无异。就在这些充满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中间,亚历山大临空投掷下一个庞然大物,就象是对彼得大帝理想的宣战,将旧俄的鬼魂复苏。

    在亚历山大三世的眼里,俄罗斯在西方的现代化邪路上已经走得太远太长,西方的思想显然已险些将沙皇制度葬送。俄国只有在俄罗斯文化,传统的俄式专制政府中,才能强盛兴旺。

    他本人没能出席这个名字令人一个寒颤的“滴血救世主教堂”开幕式。亚历山大三世49岁死于肾病。

    俄国这只重担忽然就压在了他26岁的儿子,尼古拉身上。

    4 最后的沙皇 - 尼古拉二世

    在外人眼里,尼古拉二世是一位十分国际化的谦谦君子;而骨子里,他有着对俄罗斯浓烈深厚的家国情怀,他是一位统治者。

    登基典礼即植根俄罗斯传统,用最现代化的技术 - 电影来纪录了一场充斥着17世纪服饰的盛会。当他和妻子,亚历山德拉皇后,被加冕之后,这位新沙皇宣誓,要坚持专制。

    这对皇室夫妻,由共同的虔诚宗教信仰被牢牢地拴在一起。在他们最心爱的皇家行宫附近,修建了一座大教堂,地下是他们一家的私有教堂。如今去走访这个地下教堂,就仿佛去亲历一次尼古拉的灵魂之旅。

    尼古拉是一位十足的宿命论者 - 他相信,无论发生什么,都是上帝的意志。他所遭遇的不幸,最终让他宣布“上帝知道,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能做的只是低头重复这神圣的词句 “‘愿你的旨意承行’”

    也许对别的君主而言,宗教仅仅是仪式,但这不适用于尼古拉。

    在他统治期间,俄国新建的教堂超过上一个世纪所修建教堂的总数。而每逢灾难,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去实际应对,而是花几个小时来祷告。他认为自己与上帝之间存在一种十分特别的关系,正是这种神圣的交流决定了他的统治。他从来不会忘记,自己只是传递上帝旨意的一艘船。

    尼古拉其实也努力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绝对的君主;然而事与愿违,他这么做的结果恰恰使他成为一个十分无能的皇帝。麻烦在于,他相信全能的主的意志应当而且只能通过他,流向他的1亿7千子民。他很难把统治中的细琐工作分派给别人,甚至连秘书也没有。因此他的案头常年堆积如山,自己事必躬亲,无微不至,甚至连乡村产妇预约接生婆,某一个士兵是否该休假等这一类议题,他都亲自处理。就在他埋头对付琐碎时,对帝国未来的大决策,便疏于顾及。在他的头脑中,俄罗斯帝国还是一个中世纪国家,农民在田间劳作,忠实于他们尘世间的“父亲” - 沙皇。然而迟到的工业革命火种已经在俄国迅速蔓延。

    饥饿将成千上万新解放的农奴引向了城市和工厂,圣彼得堡的规模在15年间翻了一倍。当农民成为工人,他们开始要求更好的生存条件,和来自雇主的尊重。

    这一次,对罗曼诺夫家族来说,真正的变化终于来了。

    1905年1月9日,血色星期日。

    15万名罢工的抗议者决定游行至冬宫,希望沙皇能倾听他们的疾苦。很多人以为,等他们游行到冬宫时,沙皇会很高兴地在那里等他们,欢迎他们,还会以茶点招待。

    尼古拉那天不在家。

    全城布置了1万2千名军警,阻拦游行队伍靠近冬宫。在胜利门附近(胜利门是圣彼得堡著名景点,为纪念战胜拿破仑入侵而建),抗议者终于发现并意识到,等待他们的是伊尔库茨克步兵团。在这几千人中,有一位作家、共产党员,叫马克西姆.高尔基。

    高尔基在几个小时之内,写了一封信,描写当时抗议的情形,“在胜利门,他们遭遇了部队。军警对游行队伍一共袭击了9轮。第一轮枪声之后,有工人开始高喊,别怕,是空枪”。可他们错了。“已经有十好几人倒下,队伍前排已经被削平,士兵再次开火,无论是谁,瞄准就射。”胜利门死了40人,全城一共100人遇难,几百人受伤。

    高尔基对这场屠杀,却另有见解,“正是在这里,沙皇的荣誉和来自民众的信任被彻底摧毁,这才是这一天的意义。”

    一年之中,革命席卷整个帝国,直到尼古拉做出让步。他答应允许出版自由,集会自由,最重要的,承诺立宪。俄国于是有了杜马,经选举产生的议会,定期在冬宫召开。

    1906年4月,俄国的精英们第一次发现自己与人民面对面。房间的这一边,是尼古拉的政府官员,穿着镶金边的制服;房间的另一边,站着新当选的杜马成员,穿着工人农民的服装,红衬衫和粗糙的大靴子。对峙的两边面面相觑,人人脸上都带着怀疑和敌意。

    如果说尼古拉也曾被他的上帝赋予某一个机会,藉此可将人民捆绑到一起的话,那么这一刻便是。可是他眼睁睁让这个机会溜走了。他发表了一个演讲,重申了自己作为这个专制政权核心的地位,绝不放弃,“以毫不动摇的决心。”演讲结束,官员一侧爆发出欢呼,而另一侧的杜马成员,目瞪口呆,是石化了一般的沉默。

    终于,存在了不超过10星期的杜马,被尼古拉解散。专制统治似乎赢得了眼前的胜利。

    1905年革命以后,尼古拉和亚历山德拉将越来越多的时间消磨在这座似乎与世隔绝的新古典风格的宫殿中。在这里,尼古拉终于可以做他更擅长的事,那就是当一名丈夫和父亲。距离圣彼得堡不过15英里,但掩映在美丽花园中的亚历山大宫,仿佛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尼古拉一家人,在这里可以躲开阿谀的大臣,还有宫廷里的各种丑陋传闻。但也是在这儿,在他们幸福的家庭生活的中心,一场将招致朝廷灾难的危机逐渐展开。

    尼古拉二世有四个女儿:奥莉加、塔季扬娜、玛丽亚、以及安娜斯塔西亚。 一直到第五个孩子,阿列克谢的出生,尼古拉才终于得到一个皇位继承人。这座花园和宫殿是这些皇家孩子们的天堂。 然而不少人知道,阿列克谢从太祖母那里继承了严重的血友病,这在20世纪初期,无异于死刑。

    1907年,3岁的阿列克谢在玩耍中摔倒,伤了腿。当他被送进宫内时,很明显的症状出现了。可怜的孩子,腿上开始大出血不止,并且疼痛难忍。 身体扭曲抽搐,眼圈发黑,3天过去,情况越来越糟,离死已经不远。医生们却连帮他止痛也办不到。

    眼看着情况不可能更坏,亚历山德拉和尼古拉将求助的眼光投向了神秘妖僧戈里格里.拉斯普京,传说他有治愈顽疾的力量。

    拉斯普京从侧门被带进宫来,直接进到了阿列克谢的卧室。他在胸前划了十字,在小男孩身旁祈祷了十分钟,然后他说“你的痛苦正在远离,你应该感谢上帝治愈了你,现在睡一觉吧”。就这样治疗结束了,阿列克谢好像立即感觉好多了。那些在场的人,无不认为自己目睹了一场奇迹。

    对尼古拉和亚历山德拉尔眼,这个信号十分清晰 - 拉斯普京是俄国唯一一个可以救他们儿子性命的人。

    这个传说,当然完全超越了我的理解能力,在此不评。

    伴随着亚历山德拉的焦虑,儿子柔弱不堪的身体,革命的传言以及暗杀的威胁,亚历山大宫愈发地变成沙皇一家与世隔绝的藏身之所。一方面民众对他们一无所知,另一方面,这一家也更加难以去理解他们的民众。

    1913年,庆祝罗曼诺夫家族统治300年。这一家人罕见地出现在公众眼前。而呈现给他们的,却是大臣事先排练好的场面。尼古拉感受了祖先米哈依.罗曼诺夫在克里姆林宫登基时被欢呼的盛况。庆典的高潮,是沿着伏尔加河巡视古老的俄罗斯城市,沿途前来围观皇室庆典的人群远不及想象,只在科斯特罗马,这是罗曼诺夫家族发迹的地方,他们受到了狂热的欢迎。这给了亚历山德拉一个错觉 ,“我们只消出现在他们眼前,他们的心立刻就全部在我们身上了。” 这是俄国皇室最后的黄金盛夏。

    1914年,尼古拉将他的人民带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千2百万人被动员入伍。沙皇在冬宫发表了一个演说,将这次战争比喻为亚历山大一世击败拿破仑之战。

    不久,在一次向家族保护神祈祷时,他说听见了来自心灵的声音,告诉他,应该亲自去指挥战争。这是上帝的神圣意志。随着沙皇出征前线,宫里出现了权力真空。妖僧拉斯普京及时补上了这个空缺。他整日饮酒作乐,为自己赢得了“俄国最伟大的做爱机器”的名号。

    直到今天,拉斯普京还作为俄罗斯的"love machine”形象在成人俱乐部前当作招牌使用

    亚历山德拉对拉斯普京的信任和接近,令她名誉蒙污受损。终于,一个暗杀拉斯普京的计划酿成。费利克斯.尤苏波夫亲王,在1916年12月16日这天将拉斯普京诱杀之后,弃尸涅瓦河。

    可是这一切都太晚了,罗曼诺夫王朝大势已去。

    1917年2月,劳苦饥饿的人们涌上了街头。

    一战是俄国的灾难,每4个士兵中便有3个伤亡,工人农民不断地从工作岗位上被调往前线,供德军屠宰。于是食品短缺,疯狂的通货膨胀爆发。终于将金光闪闪的罗曼诺夫家族拖下了宝座。

    在国际妇女节这一天,几千名妇女加入罢工工人,参与到抗议队伍中。第二天,25万人在涅瓦大街游行,砸毁商店,举着呼吁停战、结束专制的标语。亚历山德拉写信告诉尼古拉,有流氓运动正在进行之中,尼古拉下令驻军不惜一切手段,镇压运动。军队于是向示威者开火。

    当晚,当军队回到驻地,他们中不少人开始自问,我们还能继续面对另一天对饥饿的同胞市民开火吗?第二天早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已经十分清晰。街上又聚满了工人,以及士兵。不一样的是,士兵的刺刀上都挂着红布带。

    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革命已经风起云涌。同时,尼古拉也被自己的将军们所遗弃,他们认为这个皇帝只是胜利的障碍,毫无用处。在从前线回家的途中,他乘坐的列车被劫持,并且收到来自各方的电报,声称为了避免整个国家秩序的彻底坍塌,请他退位。

    尼古拉淡然接受,300年的罗曼诺夫统治,在他手上轻轻画上了句号。出席了这个场面的人们无不为他的平静而震惊。

    临时政府组建。

    立即有人向临时政府请求逮捕前任沙皇。尼古拉一家在亚历山大宫被软禁起来。而临时政府继续与德军作战。

    德国人这时向俄国送来一份厚礼 - 列宁。

    5 红色沙皇 - 俄国特色

    这位流放的革命者被装在一辆闷罐列车中,穿过德国,向俄国驶来。

    列宁掀起了更大的一波激进情绪,临时政府收到更大的要求严惩皇室的压力。到了仲夏,他们决定罗曼诺夫一家子,早已不该继续在精美的宫殿中享受,该吃点苦头了。

    于是,1917年8月1日清晨,沙皇尼古拉和他的家人离开了亚历山大宫,随行带着39名旧臣和随员,被押往西伯利亚。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此一去,将永无归期。

    即便如此,大部分人依然不买临时政府的账。他们纷纷倒向列宁的承诺“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

    十月那“撼动世界的十天”终于来了,历史进入了我们熟悉的叙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什么什么带来了什么什么”,上至没牙的老太太,下至呀呀学语的孩童,都会说这一句。

    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推翻了临时政府,风暴席卷冬宫。国家被控制之后,他们很快组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红军登上历史舞台。如何处置罗曼诺夫一家,成为摆在红军面前的最初几个问题之一。

    通过宣传机器,列宁将 “尼古拉二世”的称号改为“血腥的尼古拉”,声称他应当为1905年的血案负责。直到1918年7月,尼古拉一家一直被关在乌拉尔山的一座房子里,这时内战仍然激烈,苏维埃决定将其全家暗杀,以避免日后的卷土重来。

    尽管有很多故事各种版本。但在乌拉尔山上的那一天,究竟是怎样一个情形,怎样的一幅图画,却已很难还原。仅有的一个幸存者,是他们家的一只狗。

    明知于事无补,但我总是忍不住想,如果尼古拉在政治上更精明一些,如果他对专制体制不那么执着,如果他在1905年革命发生时,听取了那些警告,借这个机会,象英国一样君主立宪,这些发生在他自己、家人以及几百万普通俄国人身上的恐怖和灾难是否本可以避免?

    但这其实并不是偶然,也许那正是他的理智选择。尼古拉其实很清楚,在俄国,权力应当怎样运作。他的祖先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无不运用手中的绝对权力,将俄国变成了强国,然而西化的改革却只带来动荡和暗杀。

    沙皇统治看似结束了,而他身后的继任者,你能说不是沿袭了同样的统治策略,而成为“红色沙皇”吗?

    无论是好是坏,罗曼诺夫的统治无疑为后世的俄国铺出了一条俄国特色的治国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革命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nn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