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刘光第

作者: 莲语生花 | 来源:发表于2019-04-29 09:13 被阅读78次

    清朝末年,中国有两个名叫刘光第的名人,他们都因自己的历史功绩而被载入了历史的史册:一个是曾四任隆昌知县的刘光第,另一个是因参加“戊戌政变”而被斩于京城菜市口的刘光第,一个是天津人,一个是四川富顺县人。

    四川的东大门隆昌,石牌坊文化浸润着这个精巧的小城。隆昌的石牌坊中,以德政坊和节孝坊为主,而德政坊尤为让后世瞩目。

    德政,指好的政令或政绩。“德政”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隐公十一年》:“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从此之后,德政便成为衡量一个官员政绩的不二标准。

    在隆昌现保存完好的五座德政牌坊中,这五座德政坊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德政文化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德政文化表达了中国两千多年来传统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走向。五座德政坊中,有一座刘光第德政坊。

    刘光第何许人也?直隶天津人,进士出身,道光十四年(1834年)首任隆昌知县。之后,道光年间先后三次出任隆昌知县。刘光第德政坊建于道光二十六年,建坊之时,刘光第尚在隆昌知县任上。在封建社会里,活不修祠,活不建坊。刘光第因为修了两个栖流所,隆昌百姓在生前给他建坊,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任官员活人建坊第二人(明代许国为活人建坊第一人)。

    隆昌的刘光第德政坊

    当一个县官不容易,要当一个好县官就更难了。自秦始皇设立郡县制以来,唯一没变过的就是县的设置。古时对官吏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对县官要求特严。自秦始皇实行郡县制以来,各种行政区划屡变屡改,唯独县建制没有动摇过。

    要当好隆昌这个县的县官特别难。隆昌为巴蜀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地处六路之冲。自古商贾云集,乞丐流浪者也云集此地。天寒地冻之时,常有冻死者无数。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刘光第向全县乡绅发出倡议,请他们捐资,自己也捐出半年的薪水。刘光第亲自设计并参与修建了南关和北关两个栖流所,共可收留两百多名流亡的无家可归的穷人。

    道光二十五年,刘光第第四次出任隆昌知县,他向刚刚成立不久的恤嫠会捐钱一百串。

    刘光第修建栖流所之后,考虑到栖流所里的人的生计问题,专门请来石匠、木匠、泥水匠师傅传授技艺给栖流所里的青壮年乞丐,让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刘光第还支持乡绅郭玉峦等人,在两个栖流所旁修建捡验亭,并买地置义冢,施棺木,用以埋葬那些死后无人收尸者。

    隆昌石牌坊上镌刻着的刘光第,像一颗能发出香气的树,他的幽香绻倦在隆昌的青石牌坊上,驻留在世世代代隆昌人民的心中。在这块朴实温润的土地上,岁月将文化凝结成一座又一座或大气磅礴或典雅端庄或精巧灵动的青石牌坊。牌坊记录着先民的智慧,镌刻着他们的功德。

    牌坊阅尽百年沧桑,铭文诠释过往岁月。今天,这座牌坊依然屹立在隆昌县城的北关牌坊景区内,成为一座道德、为官的风向标,供今天的隆昌人细细掂量。其铭文为:

    恭颂贤侯刘大老爷德政(铭文 )

    贤哉邑侯!为民司牧,练大者才,恢宏者度。德性从坚,芳型夙树,冰雪聪明,神仙风骨。抚我黎元,惠我兆庶,不循不阿,以忠以恕。德洽与情,歌恭祝,贤哉邑侯!熙朝石柱。

    邑士民公建

    道光炳午岁四月十五之寅

    半个世纪后的1859年,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刘光第在自贡市富顺县出生,他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富顺才子刘光第。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

    咸丰九年(1859年)五月十二日,刘光第出生在富顺县赵化镇,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少年时曾当过剃头匠,后发奋读书,进军科场,参加县考时,曾被镇上廖姓保正告了一状,以他少时当过剃头匠“曾操贱业”参加考试是“有辱斯文”,后被县衙以“具控各晴,律例无禁考明文,应毋庸议”驳回,准考,刘光第县考获第一名,后游学锦江学院,继续参考,二十三岁中举人,于光绪九年(1883年)中癸未科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时年二十四岁。1898年9月5日,光绪下诏赏他与谭嗣同、杨锐、林旭四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不久,政变发生,四章京及康广仁、杨深秀同被捕,于9月28日(旧历八月十三日)被杀害于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刘光第死后,乡人把他的灵柩从京城运回,当刘光第的灵枢运回四川船过三峡时,沿江人民结队相送,各码头纷纷燃香设供,临江祭奠。沿岸纤夫,自动帮助拉船,有时多达两百余人。由泸州转沱江,到达他的家乡富顺赵化镇,家乡人民家家执香祭奠,人人戴孝痛哭。刘光第遗体寄放在赵化镇莲花庵内,外省来吊唁的人数以百计,京城的吊唁者更多。人们都说“刘君不死”,看到他家十分穷困,纷纷捐款赠物,其中有个不知名的吊唁者,留下银子百两而暗暗离去。刘光第墓原在赵化镇罗汉寺,1984年,经自贡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刘光第先生骨殖迁葬于县城五府山革命烈士陵园后部,供后人凭吊。由赵朴初为刘光第墓题写了墓碑。刘光第生前著作甚丰,存世作品有《衷圣斋文集》、《衷圣斋诗集》等。

    两个刘光第同样的名字,不同的光芒。在不同的时空,照亮了黑暗中的国家,警醒了前进中的国人。

    历史在漫长的河流中沉淀,他们的名字像珍贝一样镶嵌在历史的河床。隔着悠远的时空,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他们为官的德政,感受到他们沉甸甸的家国情怀。

    本文为作者在水一方的原创散文,纸刊首发于2013年第一期《文化隆昌》杂志(现《莲峰》期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个刘光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or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