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陪伴和尊重

教育,陪伴和尊重

作者: 林小二的读书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9-19 13:26 被阅读0次

    这几天看了很多令人沉重的新闻。

    14岁的少年因为在教室玩扑克,妈妈来开家长会和老师沟通,在走廊打了孩子几个耳光,然后孩子跳楼了。无声的视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位妈妈的愤怒,她掐住孩子的脖子,然后气急败坏的责骂,孩子默默的站了几分钟,然后选择从走廊跳下。

    类似的新闻,在年初就看过了许多,也许因为一篇作文没有写好,或者作业完成不够及时等等。我想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唏嘘我们的孩子有多脆弱,而是为什么孩子会选择自杀的原因?

    是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孩子不知道生命的可贵;是过度焦虑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去的压抑;还是孩子的心理素质不够?

    看过一个自杀未遂者的采访,他坦诚不知道自己在自杀时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自杀是不同风险因素的组合和叠加,大部分的自杀者不是因为某一个原因的绝对作用去驱动行为。他的身上凝聚着社会群体,阶层,家庭,以及个体差异之间复杂关系的缩影。

    我们无法得知孩子靠着墙站立的那几分钟他在想什么,也不能通过这个情绪激烈的妈妈打孩子的举动而再评价什么。40秒,是人类自杀的时间间隔;13秒,是冲动型自杀的持续时间。也就是说自杀是可以预防的,但是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隐匿到无法防控。

    昨天听樊登读书的音频,老师说每当有家长找他咨询亲子育儿的问题,他总会问:你和你的父母关系怎么样?

    有一个家长总是忍不住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咆哮,听了问题之后她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爸爸也会在做作业的时候打骂她。所以她在情绪失控的那一刻并不是一个母亲,而是当年没有长大的,依旧活在父亲打骂恐惧下的小女孩。

    有些孩子甚至在自身都未察觉的年纪,就遭受情绪障碍的折磨。表达欠缺,自我认知不够完善,在自己都很难理解自己心里境况的时候,自杀意念的诱发是很隐秘的。

    代际沟通障碍的存在,哪怕一个孩子被自杀意念和生死矛盾撕扯,他也只能踽踽独行,承受着本不该承受的生命之重。

    新闻里冰冷至极的文字和数字,让我们去思考,要给孩子怎样的教育,陪伴和尊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陪伴和尊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pe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