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始见真

作者: 蓝色阳光下 | 来源:发表于2018-11-08 19:39 被阅读169次

    南山区小学语文“解读统编教材  重构语文课堂”专题研讨会听课有感。

          随着社会资讯的发达,越来越多名师大家的课展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要么滔滔不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要么设计独具匠心,曲高和寡;要么诗意盎然,韵味悠长。这样的课堪称精品,甚至是孤品,对于一线的老师只能高山仰止,除了欣赏只能叹息。而今天《总也不倒的老屋》和《搭船的鸟》这两节课却让人耳目一新,不管是在朗读课文、发展语言还是体悟情感、提升思维都做到了真实,朴实,扎实,“洗尽铅华始见真,浮华褪尽方显诚。”

          一、多管齐下,发展语言能力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使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应成为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教学意识。在教学《总也不倒的老屋》导入新课时,老师出示“老屋、老树、老桥、老人”这一组词语,这些词语中都含有一个共同的“老“  字 ,但每个“老”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为使学生明晰地区分,老师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这些事物老了会怎样?”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老”的含义,还学习了联系生活实际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一举两得。为了进一步理解“老屋”的特点,在朗读了描述老屋的句子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每一句的内容来总结老屋的特点,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了老屋的古老、破旧、孤独以及作者描写的准确。《搭船的鸟》学习“哦”的读音时,老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出示两种读音所表示的不同字义,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哦”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读法。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学生的语言总结能力得到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用近义词替换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随文学习“暴风雨”这个词语时,老师出示“暴”这个会意字的本来意思和引申含义,引导学生用“猛烈的风雨”“大风大雨”来替换,帮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生词,学习新的知识,从难到易顺利切换,训练扎实,记忆深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不仅仅是说阅读的重要性,更是说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读写是发展学生语言的重要途径。不管是《总也不倒的老屋》教学中引入《狐狸和公山羊的故事》还是《搭船的鸟》这堂课的对比阅读《跑进家来的松鼠》《比绝招》,以及两节课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小练笔:“续编故事”和“初显身手”都是对写作能力的当堂训练,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方法,把知识和思维进行关联,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二、“读”占鳌头,以读促学

          崔峦先生说过“使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几遍书,有时间能够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的看法。”我们说,在课堂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读一直是绕不过去的环节,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静心阅读,潜心阅读。而今天的两节课,老师给足了时间让学生读。这节课中,“读”贯穿始终, “读”落到了实处。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进入课文的情境,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可以这样说,老师引导学生读出了精彩。

          这两节课不管是大声朗读、快速浏览还是师生对读、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每一次读,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要求,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层层深入,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理解文本,体会情感。《总也不倒的老屋中》第一次通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第二次分角色朗读,学习预测的方法;第三次细读老屋和各种动物的对话,总结老屋的精神品质,升华主题。《搭船的鸟》朗读设计充满智慧。首先通过朗读两组不同的词语,了解文本的内容;通过师生对读、交换语序师生对读体会写作方法;通过分解文本,指名朗读,读出翠鸟捕鱼时动作之快速,感悟到作者用词之准确。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在今天的课堂中,老师创设了读的情境,提出了读的要求,给足读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在此基础上才在读中体会,不断感悟。朗读也是有技巧可循的。《搭船的鸟》老师指名学生读出“翠鸟”的外形美时,学生由于对朗读方法把握的不准确,这时老师的范读文章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老师虽然没有一字的指导,但学生通过老师的读和自己的读进行对比,很快就明白了自己读得不好的的地方,及时地进行了改正,教师真正做到了“口中无术语,心中有知识”。在第二阶段的读中,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抓住了关键词语展开想象,丰富了词语的内涵,这样学生朗读起来就感情真挚,情趣横生,真正走进文本。 

          三、组块教学,言意兼得

          语文老师一直都有个很深的感受:语文说起来非常重要,排课也是排得最多的,六年下来,学生要学两三百篇课文。但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散落在一篇篇的课文中,没有确实的都学内容序列。语文老师往往凭借课程标准,从课文中发现并提炼出适宜的学习内容,并以此组织语文实践活动。由于大家对文本的解读不一样,同一篇课文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往往千差万别,且呈现散点状。但是今天《搭船的鸟》这一课却有组块教学的雏形:词语板块、写作表达板块和主题升华板块,体现了目标集中、内容明确、活动充分、效果明显的特点。首先让学生读两组词语,这两组词语是有排列规律的,第一组环境描写,第二组翠鸟的描写,基本上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用在了解课文内容上花费时间了。《搭船的鸟》这篇课文的语言表达非常有特点:描写翠鸟外形时先整体再局部,突出它的美。老师在教这一板块时,主要是让学生朗读,如个人读,对读,抓住重点词语读,调换句子的顺序对比读,在读中也体会到了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最后,老师布置了一个小练笔,用本课学习的方法,描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做到读和写有机结合。在升华这一版块中,老师主要用的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到作者之所以能把翠鸟的外形和动作写得出神入化,那是因为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导入新课时罗丹的名言:“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形成呼应,提升了整堂课的格调。

          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一个生命激活无数个生命。课堂教学或是对文质兼美的文章、诗文身心俱入、声情并茂的琅琅诵读,或是对经典默默地阅读,静静地思考,细细地品味,都要求老师将教学目标落实到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动中去,真实、朴实、扎实,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灵根慧心,让他们在文本中获得美的熏陶,爱的感悟,英雄的豪情,壮士的气魄,科学的精神,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的延伸,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洗尽铅华始见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qg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