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起码是研究生吧”
“你们有文化的人就该聊这些这家那家的”
“乡下人先道个歉,开玩笑有得罪的地方,请谅解,没啥文化,说话有冒犯了”
在某个群里,一连串的“乡下人”“农民”瞬间让我极为不快,关于对方“不过是个农村人”“没什么文化”的情绪我阐明过自己的观点,“中华文化本来就是农业根基”,“往上三代几个不是农民出身”“别人看不看起农民不重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就好”。
但收效甚微,在我与另一个朋友无意间聊着叙事,聊起博尔赫斯,聊起《飞鸟集》,聊起张德芬的时候,还是引来这些酸话。
不出所料,随着我眼里容不得沙,文字中的指尖生莲花,迅速改为嘴巴耍起了小李飞刀。
“我到没觉得谁看不起农村人,反到是你这样的受害者心态,敏感自卑的性格,擅自归结为农村人的弱势,以此给别人压力,我与她聊我的诗酒茶,不耽误与你聊鸡与鸭,也不妨碍谁与谁聊车前草与狗尾花。这个群是开放的,话题不会因为谁而固定……”
一番输出,虽不是以字字珠玑,却也自认为句句公允,赞同纷纷而来。与此同时,那个“乡下人”直接被骂出群。而我并不以为意。
事后回看,自己真的没有区分诗酒茶鸡与鸭吗?
阳明先生说,谦不是表面的言行,而是内心的恭敬。
面对“农民”这个群体,我甚至没有是否谦卑资格与立场,因为我自己就是农民。想来桀骜随心的性子,我内心里并没有贫富贵贱的区别,最喜欢西游记那句“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根本上,我没有瞧不上农民,反而乡土情结极重。
但这并不代表我真的瞧得起他这位“乡下人”。事后关照,潜意识中,我已经区分了高低贵贱。在一个“农民”的圈子聊诗词歌赋,显然是没有给别人话语权,更没有在意别人的感受——这一点,我直到后来才看清。
昨天与一个朋友探讨相互成的话题,她说,如果谈及自己的部分不是为了滋养彼此,那就有得瑟的成分。我想彼时,我内心里有得瑟的成分。
有时候,试图叫醒真睡的人是罪,执着叫醒装睡的是蠢。
退三步讲,看不上的圈子,默默退出比降维打击,更是善良,是清醒,是涵养。而藏拙不仅是谦卑,也是自律和修养,正所谓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大智若愚。主动过滤筛选自己的圈子,是选择更是智慧。
事情发生在2023年5月28日,事后反思颇多,择其要记录如上以时刻警示自己。文中涉及农民乡下人的词汇部分是引用,部分是指代用,并非指向真实人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