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农村的人家,都有堆柴的生活习惯。
在农村,森林里、山坡上,到处都是柴火。我们这儿的树林,杉树林居多,这杉树属松科,按种类划分,是为“刺杉”。
农人每每等到刺杉的枝丫长得很长的时候,才去修剪,这样有利于它的生长,而剃下来的枝丫也可以搬回家里来引火。更大的枝丫砍成小节,拿背篓去背了回来,堆成柴垛,等它自然风干,柴垛用塑料纸或者破旧的口袋搭在上面,防止下雨淋湿柴火,若是怕风大,还可以往上放几块石头,压住它。

还有的人家,卖了树木,收购的人一般不要剃下来的枝丫、顶上那一小节,以及树根。农户可以把它们搬回家当柴火,树根是比较难挖的,但也经得住火烧,半生的树根适合冬天烧,它燃得慢,只是浓烟有点熏人。
我幼时常常被这垒起来的树根熏得晕头转向,现在的庄稼人,因为电器的普及,已经很少烧柴火了,更别说树根。只在有大事的时候也比如结婚、迁居、丧葬的时候,才烧柴火。至于冬天,也有电火炉可以用,既避免人被烟熏,也防止刮了瓷粉的天花板被烟熏得黑漆漆的一片。
但很多农村仍然有堆柴垛的习惯,因为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烤了一辈子柴火,不习惯电火炉,觉得那个烤得不热乎,很少使用;再一个就是攒着,等有大事宴请宾客的时候使用,可以省去买木炭和煤气的钱。

在我中学时,有一年春节,正是大年初一,被家人早早地叫起来,去山坡上砍柴,美其名曰“进财”。我那时觉得他们此举很是迷信,大概是我父亲为了诓我去做事而找的借口,后来想想,虽然迷信,但总归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它的说法颇为迷信。
前几年家里卖了杉树林,拖回来的树枝堆了一个大大的柴垛,他们闲暇时又去山坡上砍了一些回来,也堆了几个。这些柴火,因为放的地方有老鼠,被啃掉了一些,再加上时间俞久,已经成了灰,就像一张破碎的玻璃,手一抖,就掉落一地。
这种堆柴垛的习惯或者说是习俗,在不久之后,约摸要像我家那些存放久了的柴火一样,在时间轰隆隆的碾过之后,便灰飞烟灭了,不剩下一丁点痕迹在尘世间,只深深留在庄稼人的脑海深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