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电影世界里的TO BE OR NOT TO BE

电影世界里的TO BE OR NOT TO BE

作者: 我是松鼠酱 | 来源:发表于2017-10-04 15:31 被阅读21次

《论语·为政》有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生活中,学校里,职场上,总有一种人永远活得明明白白,他们似乎无论什么时候都知道自己要什么,无论什么时候都风轻云淡,从容不迫。同样的,相反面的另一类人,相对来说,他们活得迷迷糊糊,无论什么年龄段,都在过做一日和尚敲一天钟的生活。

为什么有些人30岁时拥有50岁的心智,而有些30岁的人却只有10岁的心智?同是而立之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后者虽然成年了,却像巨婴般无法独立思考,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无法做出思辨性的判断,无法清晰地评估风险和机会,从而无法坚定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1.人脉重要吗?很重要。

李笑在他的文章提到一个现象:他小时候,父亲教他,一定要想办法时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这样的话就会有人主动找你做朋友。他刚开始不懂其中的道理,过了三十多岁才知道一直按父亲所说去做所带来的巨大好处。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同桌是一位很害羞很文静的女孩,除了我,几乎不跟其他同学交往。可是她成绩全级第一,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请教她,她都能细心地给别人讲明白,所以大家都爱跟她玩。班上有集体活动时,大家都希望跟她分到同一小组。另外我们班上有个男同学,家里像开了小卖部,天天请同学吃零食、玩他的新玩具。每次他带来新玩具、好吃的零食的时候,同学们总是围着他转,但是零食吃完了,玩具玩腻了,大家都冷落他,不爱跟他玩了。

这两个例子说明什么呢?

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现实的、有阶级的社会,每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关系密切与否,不是取决于你给了别人什么,而是取决你能给别人什么。

你给了别人什么就像班上的那个男同学一样,需要刻意讨好对方,不断给对方好处,一旦他停止这种行为,对方对他的好也随之消散。这是一种被动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给得越多,地位越低。为什么呈负相关作用呢?因为一旦停止这种给予,对方会有“你为什么不XX我了?简直太过分了,你以前不是这样的。”的心理。

你能给别人什么就像李笑来和我同桌那样的,建立在自己的人格魅力之上,能提供对方需要的,对于对方来说,他很有价值。这种关系,主动权在自己手上。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能给的越多,地位越高。因为价值很高,人人趋之。

这种能给的东西,放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是金钱、权力、名气、美貌、英俊、才华、品味、性格魅力、人品、声望……

平凡小百姓,想要在30岁之前建立自己稳固的人脉圈,要趁早舍弃无效社交,把时间用在提升自己的价值上,成为别人可以“利用”的人。那时候,不需要你去找朋友,自然会有一堆人的抬着头仰望你。

想要拥有哪个阶层的人脉,最好的方法是成为对那个阶层有用的人。

2.学习重要吗?很重要。

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是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

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

以前工作单位有一位小男生,工作效率很高,执行能力很强,但是工作了三年,工资和职位一直没升。我有意提升他,跟他谈话。他告诉我说:之前店长也想升他,可是因为他不懂写报告,不会使用Excel表格,迟迟升不上去。我很吃惊,反问他为什么不学?他那么聪明。这位男生回答我说:我有时间比较喜欢玩游戏,不想学那些无聊枯燥的东西。后来店倒闭了,这位20多岁的小男生又找了一份工作,给快餐店送外卖。(我没有任何瞧不起送外卖的人,各位看官请不要太敏感。)

而事实上,如果当初他肯学习那些办公室软件的基本技能,学会做报告,学习管理技巧,至少,他现在去任何一家餐饮店都能胜任经理。

在同一行业中,肯学习代表你的进步空间无限。肯学习、会学习的人,会把行业技巧练得更加熟练,会把行业技能研究的更透切,会把工作效率做得更高。

这种人,即使以后不在同一个行业直线发展,他的学习能力足以让他在其他行业风生水起。因为他懂得怎样去学、去研究。

就像大学老师说的那句话一样:你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学会了怎么学。

3.读书重要吗?很重要。

工作三年到五年时间,大多数人会凭借自己的出色能力,逐渐成为公司的中层管理者。

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心理角色的转变。这要求我们得学会从一个事事听从安排的员工心理转为安排下属工作的小领导。

关于领导力,我们需要不断阅读课外书,从中汲取经验。因为管人永远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从来不按套路出牌,只能自己在稍微懂得一点心理学、行为学之后慢慢揣摩,然后结合关于管理学的书籍实践,找到适合管理自己小团队的方法。

除了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积累专业知识。

在你的老板面前,在遇到决策难题的时候,你是那个可以为老板排忧解难的人,在你的员工面前,在员工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时,你是那个能提供最优解决方案的能人。这些,仅靠经验只能解决一两次问题,而阅读相关知识类书籍,则能让你举一反三,看得更高更远。

4.思辨思维重要吗?很重要。

看到过一个例子,某单位发的实习公告写着:实习月薪2K,不包吃住,转正后可转北京户口。于是有人在下面写帖子骂,说这家公司真心黑,在北京,工资那么低,什么都不包,岂不是要饿死他们那群实习生了?

于是几乎所有跟帖的人都在骂这个公司黑心,不敢投简历。

事实是,这个带头开骂的人,早早投了简历,最后因为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他轻松得到了这份工作的offer,然后顺利转正,顺利拿到北京户口。而跟着骂那一群人,至今还在为北京户口奔波。

这个人使了一个小小手段就得到了目标,那些跟风的人却因为缺乏思辨思维白白错过了机会。

思辨性思维的人懂得在一件事中学会理性思考,从优缺点角度去分析事情本身会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后果是否在自身的承受范围内,从而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为什么那么强调思辨思维?因为一个人的思维决定方法,方法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生活,生活决定人生。一个人有怎样的思维方式,在另一种程度上就会过怎样的生活。

无论你是20出头,还是在靠近30岁,在自己生命的过程中,请你一定要懂得这四个道理,并且在实践中刻意练习,慢慢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能力,从而变得越来越优秀吧。

相关文章

  • 电影世界里的TO BE OR NOT TO BE

    《论语·为政》有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从电影里看世界

    《八恶人》 比较独特风格的电影,故事叙述节奏强。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随着电影的进度你会越来越想知道后面的故事发展...

  • 在电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晚上好,好久不晒电影手帐 不变成理想的自己, 如何遇到那个理想的TA? 作者:一伊 我不止是一伊是视角创始人 还是...

  • 电影里的“作者”:写作心灵世界

    王安忆在复旦大学讲课的时候,将小说命名为“心灵世界”:“我为什么叫它“心灵世界”呢?因为我觉得它的产生是一个人的,...

  • 电影《你在我的世界里》

    晚上队友打羽毛球去,我闲来无事,打开电视想继续看《人世间》第27集。可惜显示非VIP,没得看,就随便找一部影片来看...

  • 【194】Easy书影分享|你在哪个世界?

    楚门的世界。 你在哪个世界?你属于谁?你是谁? 电影可以通过最短的时间直接带你到你不曾知道的世界里。 在电影里,你...

  • No Wonder

    电影里的世界终究还是太过美好。

  • 如果电影里的世界是真实的

    如果电影里的世界是真实的 那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每一部电影里都存在着一个小宇宙 我们在进度条上随意拖动 查看主角们...

  • 低贱人生也有阳光

    低贱人生也有阳光 美国2012年电影《污泥》,一部有温度的电影,成人世界里的错乱,少年世界里的奇遇。 一个忙碌而紧...

  • 《动物世界》:当生存成为终极目标,你会怎么做?

    “欢迎来到动物世界”,这句很简单的话,在电影《动物世界》里,让人听得毛骨悚然。 电影《动物世界》改编自日本漫画《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世界里的TO BE OR NOT TO BE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xz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