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和平,始于家庭”
“当爸爸向我吼叫的时候,我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一、导致后果
孩子是家长习惯的记录器
- 注意力不集中
- 成绩差
- 长大后也沿袭吼叫的习惯
二、理解吼叫
- 要搞清楚自己的情感触发器(如乱糟糟的房间、孩子的哼唧声)
- 反思烦恼升级的想法背后的原因(缺乏睡眠、工作压力)
- 记录、觉知自己的想法
三、深层次分析
- 家庭习惯遗传
- 迁怒于弱者的习惯、踢猫效应
- 导致虐待
- 精力不足(年老)
- 因为愧疚、羞愧,转移责任(公众场合)
四、气质的九个决定因素
- 活动量
- 节律性
- 接近/回避
- 适应性
- 敏感度
- 反应强度(面对打击)
- 情绪本质(乐观悲观内向外向)
- 注意力分散度
- 坚持度
可能会因为气质不一,而产生分歧,产生权力纷争
——此时大人要定下基调
——父母是大人,有家庭的决定权,但会尊重孩子的意见
五、追踪吼叫的频率
- 有觉知(记录、意识)
- 有自我同情(vs是因为别人的错)
- ABCDE法
- A ask 自问,自己的想法是如何延伸出来的
- B Breath 深呼吸
- C Clam 平静自我
- D Decide what u need 了解对方的需求
- E Empathy用同理心沟通
- 4C法则
- 沟通(简洁清晰、鼓励性的言辞)
- 选择(不要威胁、不要随便征求意见)
- 家庭规则(制定、回顾分析)
- 连接(创造一对一的单独相处)
- 避免冷暴力、赌气
六、吼叫后的补救
- 真诚的道歉(vs要不是你,我也不会)(后悔、责任、补救)
- 下次行动提前计划(这个触发点,下次如何面对)
- 家庭会议通知、议题(表扬对方、发言权杖、针对共同问题发表意见)
七、孩子喜欢规则规律
- 使用定时器
- 运用表格和日历
- 放低声音
- 利用幽默和创意
- 静候结果
- 再来一次,给个机会
- 抛出问题,一起想解决办法
八、家人吼叫怎么办
- 虐待——社会求助
- 沟通,明晰后果,学习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