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齐物论》2·2

《庄子·齐物论》2·2

作者: 轩窗翰墨 | 来源:发表于2023-09-08 18:59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háo)。而独不闻之翏(liáo)翏乎?山林之畏隹(zhuī),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jī),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xiào)者,叱(chì)者,吸者,叫者,譹hao(háo)者,宎(yǎo)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yú),泠(líng)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tiáo)调,之刁(diāo)刁乎?”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yé)?”

译文

子游说:“请问其中的道理。”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息,名字叫风。这风不发作则已,一发作则万物的窍孔都怒号起来。你难道没听过狂风呼啸的声音吗?山陵中高低错综的形势,百围大树上的大小窍穴:

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瓶罐,有的像瓦盆,有的像石臼,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洼。发出声音时,有的像湍水冲击,有的像羽箭离弦,有的像呵叱,有的像吸气,有的像呐喊,有的像嚎哭,有的像呻吟,有的像哀叹。

前面的风呜呜地唱着,后面的风呼呼地和着。小风则小和,大风则大和;强风吹过之后,所有的窍孔都寂静无声。你难道没有看见这时草木还在摇摇摆摆的模样吗?”

子游说:“这样说来,地籁是众多窍孔所发出的声音,人籁是从箫管所吹出的声音。请问天籁是什么呢?”子綦说:“风吹万种窍孔,声音各自不同,但都是有窍孔自己去发声。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使它们发声的还有谁呢?”

解读

在此第二段文字中,庄子对人籁、地籁和天籁的底层逻辑作了明确地阐述。

人籁出于箫管,引申为人间音乐,音乐总有特定的旋律、技巧与意图,可因比较竞争而分出优劣。地籁出于大地,由风与众窍配合演出,花样繁多而令人无从比较。

天籁则须超越比较之心,也化解因果观念;并且重点也有“所听的声音”转化为“能听的主体”,亦即只有透过个人的觉悟,才能明白天籁之意。

简而言之,“天籁”是以湛寂虚灵之心接纳所有的声音,了悟任何声音在缘起成熟之下皆可能出现,但是不再有好坏的分别之心。

无论是文章所说的人籁、地籁或者天籁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如果不存在任何“窍穴”的话,人籁、地籁、天籁都不会发出音声的。因为“道”是空的、无为的,它可以缘生万物,一切不是没有可能。

因此,庄子认为:倘若没有了人的主观意志,没有了形状各异的孔窍,则会悟入自然无声的状态,天籁也就自然出现了。当人们抵达“吾丧我”的境界之后,就会听到无声的天籁。正如禅宗六祖所云:“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相关文章

  • 齐物论:古词释义

    1、齐物论:分为物论、齐论、齐同物论。即人物论、万物论、齐同论、齐同万物论。齐,一、合众为一。物,人物、万物。庄子...

  • 庄子.齐物论2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思考:...

  • 庄子

    齐物论 【题解】 本篇是《庄子》的又一代表篇目。“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

  • 《庄子》——内篇——齐物论—2

    内 篇 齐物论 【译文】 2、知识广博的人率性豁达,...

  • 《庄子》杂谈: 不齐之齐

    《齐物论》的主旨,齐物之不齐。万物虽不齐,庄子以道齐之也。 《齐物论》的结尾,是脍炙人口的庄生梦蝶的寓言。庄子做了...

  • 【220716】《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齐物论》主要讲述的是“齐物”与“齐论”两种观点。 庄子觉得世间万物涵盖了人的...

  • 先秦|庄子·齐物论2-庄子

    大知闲闲,小知閒閒jiàn;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搆,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

  • 庄子的天空020|“我”是谁?“我”到哪里去了?

    《齐物论》是《庄子》书的重要一篇。齐,就是均同、统一。齐物论,简单地说,就是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道”,也即庄子所...

  • 庄子齐物论第2天

    物没有贵贱之分。《齐物论》说明了世界万物看起来是千差万别的,但归根结底却是齐一的。它所表现出的万物平等的观念是很引...

  • 庄子諵譁-齐物论(2)

    神气 智慧 大知閑閑,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 “大知閑閑”,真有大智慧的人,他是有范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齐物论》2·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zm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