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发现两个最大超市里有十元快剪之后,最近又注意到: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每个街头都有了一个。
这些店的共同之处就是招牌显眼,装修简洁。城南店开在每天必经之路一广场对面,来去时,我都会看看店里是否有客人。空着的时候还真少,看来接受程度还蛮高。
本来,附近美发店就不少,单论本小区,住户不足三百,门口就有两家店,这两家的历史都有七、八年以上,行至不远的拐角处,还有一家店,少说也有二十年。
广场对面,城南河边,也有两家,更别提电大门口的几家。方圆两公里以内,随便数一数,真有十好几家。
这个行业,据我观察应该已经很卷了。
正如前两年,每条老街上都多了一家手机维修店,他们都开在一些老店的对街上,相隔不远。至于活得好不好,应该是可以勉强能活下去吧。
这几年,手机出货量逐步减少,人们平均换机的速度也从之前的二十八个月延长到了三十五个月,维修比之前多。其实,即使这个速度也远高于发达国家。
之前,二手机在各大平台回收、销售;现在实体店卖二手的也不少,感觉又回到了最初手机兴起的时候。只是那时卖的二手品牌不一样,是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索尼等。
今天周六,中午去园林路接侄女放学,沿街的小吃车从园林路延展到了章华路,一个挨着一个,整街充满油烟味,但却挡不住人们吃的热情。
好像也就只有这里,才感受不到生意萧条的味道,因为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到处是人。全城的生意好像都集中在此。
所以,我时常感叹:园林路上才是街,其他地方,大体可归为乡下。几十年,一如既往。
网友评论